崔建敏
2024年12月10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崔建敏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结合街道特点和工作实际,高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期盼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民族团结创建”模式,打造“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工作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实现各族群众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族群众团结同心、社区事务同治、发展成果同享、社会和谐同创的良好局面。
为更好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林荫街道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结合辖区实际和前期业态摸排情况,以“五彩林荫”党建品牌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着力打造“粉色宜居圈、蓝色宜业圈、红色宜养圈、黄色便民圈、绿色宜游圈”的五彩生活圈,覆盖面积9.44平方公里,涉及各族群众4.7万余人,生活圈内覆盖商业业态资源174个,教育资源17个,医养资源36个,运动健身资源2个,休闲娱乐资源17个,公共设施资源949个。与此同时,林荫街道不断提高社区商业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深化文化融合,促进各族群众共学共融共乐
为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林荫街道在市、区两级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海馨社区建成集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协商议事、休闲娱乐、便民服务咨询、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展活动50余次,覆盖人群1000余人。
以“党建红”带动“志愿红”,由“手艺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伍,这支队伍是由党员、退役军人、低保户等人员组成,由街道办事处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开了理发店和缝纫店。他们主动加入到手艺人志愿服务队,并从文明实践中找到自身价值。林荫街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乡村、进小区、入企业、到学校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宣传700余场次,覆盖人群近万人;成立“妈妈帮帮团”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7650小时,服务各族群众达5000余人次;打造非遗手艺人团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浓浓端午情 悠悠艾草香”等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滋润各族人民群众心田。
激发“新活力”,促进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
林荫街道以党建引领就业服务,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咨询和服务,依托海勃湾区社区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面包烘焙、母婴护理、电子商务等培训6期,培训300余人次,宣传转发各类就业信息52期。此外,林荫街道还与辖区内的精深加工制造园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时掌握用工需求,按照人岗相适原则,为园区企业与待业人员牵线搭桥,召开专场招聘会5场,推送工作岗位8000余个;依林社区党委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就业模式。一方面社区搭桥,创建各族群众就业档案,详尽登记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情况、职业技能情况等信息。动态推荐待就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动态推送就业岗位、动态点对点选送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相适配。另一方面以红星美凯龙商场党支部和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为载体,集中解决700余人就业岗位需求。有了街道的护持,待就业各族群众从单打独斗到实现就业变得简单,从而带动了更多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努力,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一家亲,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林荫街道坚持把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共建共享的社区互嵌格局,形成“145”(1条主线、4个平台、5支队伍)工作思路。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林荫街道通过“银发宣讲团”,走进社区、小区、学校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和“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巡回宣讲,引导辖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红石榴”驿站,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23支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各族群众中开展暖心助困、便民服务、健康义诊、知识讲座、法律政策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小林解忧”等6个议事平台,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联动的人民议事模式,定期召开研讨会、推进会42次,运用人民议事、“吹哨答卷”机制,协调清理辖区道路、桥梁、裸露空地等各类垃圾800余立方米,完成依林佳苑F区非机动车车棚安装,康泰家园、温馨家园增设休闲座椅、健身设备、无障碍安全扶手,依林佳苑E区环境卫生治理等诉求,解决辖区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59件。与此同时,林荫街道精心打造了精通业务、能够熟练运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指导实践的社区工作者、宣讲员、文艺工作者、调解员以及志愿服务共5支队伍,稳步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
街道党工委将群众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心理互嵌相结合,引领各族群众知党恩、念党好、信党能。发动辖区文艺社团创作快板说唱等作品来传递党的声音,累计开展集中宣讲83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根据辖区实际,梳理形成“三个账本”,将街道党员干部、在职党员等力量吸纳为讲解员,累计通过送学上门、走访唠嗑等方式向居民开展互动式、点对点、面对面宣讲100余次,覆盖重点人群5600余人;依托居民协商议事平台等载体,向辖区居民讲述“感党恩”惠民账,同步征集微心愿230余件,包联单位和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147项,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25余次,累计受益群众3800余人次;充分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与乐林便民服务集市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模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义诊、健康讲座等各类主题活动200余次。
林荫街道实施的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模式,促进各族群众在扎扎实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在社区治理方面运用共建共议的协商议事机制大大提升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归属感、认同感,努力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