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荣
2024年12月11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孟荣
她说,“言教不如身教。孩子们看到各族老师亲如一家、和谐融洽,自然而然就会在心里留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她就是海勃湾区第二幼儿园园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素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从幼儿园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民族团结这颗种子从小就‘种’在每个孩子心中。”日前,谈起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王素梅说。
2019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王素梅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并受邀参加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观礼活动。
“和那些‘民族脊梁’相比,我做的工作微不足道。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所有人。”王素梅说。
1991年,王素梅参加工作,不论是在一线当老师,还是在教育系统和幼儿园担任负责人,33年来,她凭着矢志不渝的信念和满腔的工作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民族团结、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不凡事迹。她曾带领海勃湾区蒙古族幼儿园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带领海勃湾区第二幼儿园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幼儿园、自治区幼儿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2018年3月,王素梅被任命为海勃湾区第二幼儿园园长。第二幼儿园是全市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少数民族职工8人,少数民族幼儿94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二幼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精品活动、梳理幼儿精品课程,使各族小朋友从小建立感情,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延伸扩展到每个家庭,实现培养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王素梅说。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王素梅带领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环境创设中,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享、共建的校园环境。通过在班级宣传栏布置“我们的节日”提示牌等方式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目的。开放的环境里到处可见孩子们用画报的形式对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大胆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每一次驻足、每一次讲述都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幼儿园里,我们特别注重民族团结环境的创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墙,布满校园,陪伴在孩子们身边,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王素梅说。
“我们把书本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校园里展示出来,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去感受。”王素梅说。
不仅如此,王素梅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慢慢地就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了心里。”王素梅说,“等到孩子们长大了,这颗种子就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王素梅带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自主研发“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讲义24册,开设“讲团结”“讲文化”“讲英雄”“我的国”4个系列课程,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为了向家庭、社会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王素梅把家长也纳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来,由幼儿园党支部牵头组织了140名党员家长成立了“爸爸妈妈故事团”,构建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家庭教育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邀请家长参与爱国主义课程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家长会、师说讲堂等形式引导家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家风、家教,共同推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王素梅介绍,每年9月1日开学典礼,他们都要求家长参加,老师通过“开学寄语”“国旗下的讲话”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及活动。每个班级都会开展欢迎新朋友活动,老师为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告诉孩子们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不同民族的孩子既要互相团结,也要互相尊重,这样才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为了让教师团结互助,王素梅鼓励各族教师结成“一帮一”对子,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在二幼,各族师生共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不仅为培养好孩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成为孩子们眼中的民族团结榜样。”王素梅说,“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我们是一家人。”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