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2024年12月11日
本报记者 刘春霞
管好政府“钱袋子”,合理分配宝贵的财政资金,事关政府治理和百姓民生。“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加快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
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市本级在预算编制中压减整合项目157个,审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预算4.08亿元,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244万元,统筹用于保障“三保”、还本付息等重点领域支出。
“市财政局通过探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来规范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统筹能力,坚持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的原则,增强预算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
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不考虑往年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只从实际需要、财力状况出发,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内容和数额。
可以看到, 零基预算改革并非简单地削减支出,而是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性、预算安排的精准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财政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国防、应急救援等10个领域的市与区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市、区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为零基预算改革奠定基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全体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本级零基预算改革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每项工作细化到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成员主动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根据工作实际执行情况抽调业务能力全面、责任心强的精干力量组成零基预算改革办公室,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充足的人员保障,负责梳理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梳理、反馈、分办、落实的闭环。
信息化建设驱动零基预算改革
零基预算改革需要跨部门跨单位沟通协作、需要大量基础资料共享共建。
市财政局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财政资金为纽带,整合其他财政业务系统,集成其他部门基础信息,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预算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实时记录和动态反映预算安排和执行、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资金从预算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来源清晰、流向明确、账目可查、账实相符,有效改变财政信息系统分级、分散建设的局面。
我市于2021年7月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当年9月1日,市、区两级财政统一使用该系统编制2022年预算;2022年1月1日预算执行模块正式上线运行,系统运行总体平稳。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整合各类财政软件的基础上,统一财政预算业务管理要素和标准,搭建起全口径收支预算管理的载体,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平台;以预算项目为基本管理单元,形成以项目为源头,全生命顺向环环相扣的控制机制和逆向动态可溯反馈机制,形成预算全过程管理闭环;通过系统实现财政预算管理业务各环节贯通、上下级财政间预算管理业务衔接沟通,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的衔接贯通。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打破以往财政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应用效果差的“孤岛困局”,直接从“生产数据”采集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信息,有利于支撑各项预算管理控制规则,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深化改革怎么做?
经过历年的探索,市财政局在编制年初预算时,逐步摸索出实行“零基预算”的具体举措。
按照“项目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评估论证各项支出安排的必要性、紧迫性,规模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到“先谋事、再排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强化零基预算理念,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加大预算和资金统筹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券与其他财政资金、上级转移支付与本级预算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不同年度间财政资金的统筹衔接,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
坚决摒弃“占盘子”思维,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排序,各项支出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调整优化部门支出结构,着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保障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保障好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和履职的必需支出,不留硬缺口。
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征集、储备等前期工作,安排对下转移支付时,提前组织开展转移支付项目储备和申报,加强项目入库、安排、执行、退出等全周期管理。明确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年度用款需求,对分年度实施项目,根据项目年度用款计划和工程量分年度申报预算,防止资金沉淀,切实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预算细化和提前下达比例。严控代编预算规模,原则上业务科室年初预算不得预留待分专项资金,确有需要在财政预留的,年度执行中按预算追加规定和程序办理。做好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分配工作,各部门结合上一年度上级转移支付下达情况,以及市级自有财力安排转移支付规模,提前评审,储备项目,提出初步分配方案,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按照“财政管两边、部门管中间”的要求,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全过程,切实做到闭环管理。事前,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出台、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事后,对政策执行、项目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关键,就是在于通过支出审核和绩效管理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得更高效。
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零基预算改革尽管还在探索和完善,但零基预算的理念已入脑入心。下一步,将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支出标准应用,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建立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乌海提供财力保障。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