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常胜
周末,王元地村这个往日寂静的村庄,随着“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第八届年猪文化节”的举办,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我也加入了纷沓而至的人流,一睹了年猪文化节的热闹场面。
当日上午9点半,年猪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随着一阵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雄壮威猛的舞狮队上场了;紧接着秧歌队踏着轻盈的舞步进入人们的视线;一阵清脆响亮的鞭炮声,主会场舞台上歌舞声响彻云霄。大红的围帐上金黄的“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第八届年猪文化节”镶于正中,“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耀中华”的楹联悬挂两旁。会场的另一端,早已是万头攒动,大家围绕在一口数米大的锅前。锅台上四五个身着节日服装的中年汉子手握宛如铁锹一样大的锅铲,几声锣响,不锈钢锅盖徐徐揭开,一锅菜展现在人们面前。有金黄的玉米、紫红色的红薯、黄中透绿的南瓜,冒着热腾腾的香气。姑娘们托起偌大的托盘频频传递新鲜果蔬,四围的人们争相品尝,尽情感受那丰硕果实的味道。
随着涌动的人流,我们的主角登场了。今年不同的是由大锅变成了中锅,一条长街每隔一段便是一锅。一勺勺、一铲铲香喷喷的猪肉烩酸菜盛入早已备好的食盒里,那细细的菜丝绿中见黄,绵软的土豆入口即化,更喜大块的五花肉片又大又厚,酸咸适度的鸡腿将五花肉浸润得肥而不腻,再加上精心烹调,真让本地人和外乡人吃到了最地道的乌海烩酸菜。一河南口音的老者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这猪肉和酸菜真是无与伦比的绝配。
大家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边向小街两旁举首张望,只见琳琅满目的食品、饮品、果品和小商品次第展现在面前。大车和小车上的水果五颜六色、鲜艳欲滴;一排排一列列牛羊肉悬挂半空;红公鸡、大白鹅昂首踱步,怡然自得;肉案上砍肉的声音伴着声声欢笑此起彼伏。还有那多年不见的吹糖人,将一团饴糖巧妙地制作成五颜六色的精美形状,吸引了小孩们的眼球,将民间艺术带回老一辈记忆中,展现在青少年的羡慕中。不论是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娘,还是衣着光鲜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是活泼可爱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是的,这样的诱人味道,这样的丰收图景,怎能不让人兴奋呢?
人们品尝了美味,便不知不觉来到了文化大院。一个小小的乡村,还有文化大院?我怀着好奇的心走进了大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亲仁善邻”等经典语句以扇画形式、图文并茂彩绘于两廊墙壁,展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启迪和润泽每一个中国人向善的心灵。竹棚两侧是24节气农家谚语,诗语简明、切中时令,提示农家春种秋收应不失时机、未雨绸缪。走进每一间陈列室,有出土文物陶壶、云纹铜镜、五铢钱、铜甗、盘口壶等,都展示了海勃湾地区古代的繁华与文明。有反映百姓日常劳作的犁耧锄耙、石碾兑杵;有瓜果蔬菜的模型和标本;还有那一张张发黄的英雄模范照片,让人读懂了什么叫意志信念和理想。文化院虽然规模不大,但让参观者从中体味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回来的路上,我回味这次盛会,人数之众多、气氛之浓烈,不逊于元宵节盛大的焰火晚会带给人的激动和欢乐。此次活动不仅带给人们视觉和味觉的体验,还是将历史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和创业精神集于一体的文化大餐。
回望王元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正是孕育和深藏于劳动人民中的文化之力、科技之力、创新之力才推动着历史车轮,使得平凡的土地上不断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再见了千里山,再见了王元地,盼明年再相会。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