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2024年12月16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成立于2003年11月,下辖5个小区,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苗族等11个民族。2024年,华苑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互嵌式社区发展,通过“文化共享”“社会共治”“空间共聚”三向发力,以组织好“融学”课堂、开展好“融心”服务、共建好“融行”家园的“三融”模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着力“文化共享”
组织“融学”课堂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交流活动在华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开,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主题,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将满腔热情倾注于纸端。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对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活动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注入了精神力量。”华苑社区党委书记邢鑫说,“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写春联、剪窗花等活动,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交往交流搭建平台,促进了各族群众共事共乐、思想相通、情谊相连。”
同时,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全过程,采取送学上门、长亭慢聊等形式,深入各族群众中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宣传民族团结故事,持续加大“民族团结示范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创建和培育力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聚焦“社会共治”
开展“融心”服务
张润芳是华苑社区退休的居民主任。退休后,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片儿熟的优势,在社区牵头成立了“张阿姨”工作室,专注于解决邻里矛盾、青少年矛盾纠纷等居民常见的问题,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成员达47人。今年以来,工作室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件,如今,“张阿姨”工作室已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一道风景线。
社区党委始终将凝聚人心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结合辖区一半以上居民为棚户区拆迁户的实际,将入住的各族居民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配齐“一格一长一专一警”多兼的网格队伍,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氛围日益浓厚。
华苑社区稳步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工作,联合包联单位、社区能人、社区合伙人,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多层次、个性化服务,辐射周边居民近3000户,把社区功能延伸至小区,有效延伸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臂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打造“空间共聚”
共建“融行”家园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和展板随处可见,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同时,以便民服务大厅、民情恳谈室等为特色服务阵地,在小区、广场打造民族团结宣传栏、实景小品,把中华文化符号、元素、故事嵌入其中,为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社区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网络宣传阵地与民族团结阵地有效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家门系列活动,在辖区各民族老年人家中开展“亮窗行动”等帮扶计划。同时,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入户了解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依托精细化网格为载体,通过“板凳议事会”“圆桌会议月月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探索推行“微心愿”活动,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件。
“下一步,华苑社区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辖区各族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邢鑫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