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4年12月18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基层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不断以实际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小实事”,为居民编织一张张幸福网。
贴心服务 温暖到家
如何让老年群体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是海达社区关注的重点。针对行动不便或操作不便的高龄老人,社区网格员主动出击,将服务送上门。他们带着人脸识别设备和相关材料,走进老人家中,耐心细致地为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和高龄补贴认证。在这个过程中,网格员还向老人普及安全用电、用气的知识,提醒他们注意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忧。
对于身在外地的老人,海达社区同样没有忽视。网格员通过电话联系,逐一核实情况,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老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尊老关爱政策。这种“上门办,就近办”的服务模式,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关怀,也让他们对社区的治理工作充满了信任和支持。
邻里和谐 调解有方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区的和谐稳定。因此,社区积极排查化解矛盾,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金旺角小区的一起漏水事件,就是海达社区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的典型案例。居民赵女士反映楼上住户家跑水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迅速介入,耐心听取双方意见,经过沟通调解,最终双方和解,这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更修复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的责任和担当。
答疑解惑 畅通民声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海达社区创新性地开展了“进网格促和谐”主题活动。人大代表们深入基层网格,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这种“上门答,就近答”的方式,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海达社区还推出了“码上找代表”工作机制,将基层人大代表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公开化、透明化,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找到代表反映问题。这一举措的推出,不仅畅通了群众意见表达的渠道,也提高了代表为民履职的实效。
海达社区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小工程”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大问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让每一件民生“小实事”都成为群众心中的一片暖阳。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