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做实“引育留”文章 汇聚人才发展新动能

王超

2024年12月19日

本报讯 (记者王超)今年以来,乌达区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扎实做好“引、育、留”三项工作,坚持开放引贤纳才之门、培厚育才储才沃土、构筑尊才爱才港湾,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发展提速新动能。

聚焦源头储备,做实“引才”文章。乌达区通过创新引才形式和渠道,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实现人才队伍质和量的双提升。突出党管人才,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细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高效运转的管理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人才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抓住引才窗口机遇期,深入开展需求大调研、人才大走访、政策大宣讲,借助“招才引智进校园”等活动,精准摸排和掌握全区事业单位和教育、医疗等行业部门用人需求,结合编制空缺情况,科学制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教育、卫生、人社等领域为重点,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3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63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聚焦全方位培养,做实“育才”文章。乌达区通过落细落实培养措施和路径,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中淬火磨砺、成长成才。围绕委托培养、就业促进等10个模块,与相关院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集聚和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步伐。深入推行“人才+项目+产业”培养模式,依托“博士服务团”培养计划,开展“英才兴蒙”类别认定15人,申报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14个,选派1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研修,开展事业单位岗前聘用、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各类专题培训15期467人次,实现服务发展和发挥人才作用互动双赢。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实际发展需求,拓展“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分类培养计划,依托高校、职业院校优秀师资、人才和信息资源,创建17个“名师工作室”、12个“创新工作室”和5个“中医馆”,累计完成技术革新12项,获得发明专利31项。

聚焦服务保障,做实“留才”文章。乌达区通过在“贴心暖心”方面下足功夫,做细做实人才服务的后半篇文章,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让“识才爱才敬才”成为全社会共识和金字招牌。通过深入实施“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提供全要素人才服务保障,整合科技、人社等22个部门服务资源事项,兑现人才购房补贴和奖补资金115万余元,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240间,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