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12月19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作为一名立志“读书破万卷”的爱书人,您是否曾有这样的困惑:想读书却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纸质书不方便携带,把书籍资源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阅读,却发现时间长了视力堪忧。
有这些困扰怎么办?也许,用耳朵“阅读”就能解决。听书不损伤视力,既可以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又可以解决想阅读却没有带书的问题。
但听书平台那么多,有哪些好书值得一“听”?记者也采访了几位读书达人,请他们来为您推荐一番。
荐听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喜欢用听书作为主要阅读方式的孙颖已经有七八年的听书经验。她推荐的书是喜马拉雅听书平台上一本推荐量非常高的书,名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刚听到这本书的时候,孙颖只是觉得录制得非常好,主播的声音很有感染力,书的内容又很适合亲子阅读,准备推荐给自己读初中的女儿。但听完一遍她才发现,这本书也非常适合成年人,尤其对有人际关系困扰的读者非常有帮助。
孙颖说,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描绘心理治疗过程的小说。全书并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只是将整个疗愈的过程介绍一遍,在听的过程中很容易代入“蛤蟆先生”的感受,觉得自己变成了这个主人公,正在接受心理医生“苍鹭”的治疗。
“我在生活中就经常对人际关系感到困惑,在与他人相处中存在困难,比如很难跟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过度依赖他人,为此形成讨好型人格,总是不自觉地讨好他人。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了解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也学习到了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孙颖说。
荐听二:
《姚科经典朗诵集》
推荐《姚科经典朗诵集》的是读书达人惠晓娟。她告诉记者,如果你喜欢收听广播,那一定知道姚科。作为“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姚科这个名字在中国广播界的确深入人心。他以其独特的声音和风格,赢得广大听众的信任和喜爱。
惠晓娟告诉记者,大概从中学开始,她就喜欢听姚科的节目,“中国之声”曾经有一档非常火的情感类广播节目名为《千里共良宵》,几乎陪伴了她的整个学生生涯。
“姚科的声音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如同一股温柔的水流,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感动。”惠晓娟说,“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节目,我才知道了李白,知道了福楼拜,认识了林徽因,从此也爱上了阅读。”
几年前,《千里共良宵》节目停播,惠晓娟难过了很久,觉得就像是失去了一位老朋友,直到她突然从听书平台上发现被整理好的《姚科经典朗诵集》,“这些资源非常多,网上随手就能搜到,全部都是由姚科朗诵的经典名篇,在这些篇目里,你既可以听到他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真挚关怀。如果你想要听点啥,并且有所收获的话,不妨去听听姚科。”她说。
荐听三:
《大明王朝1566》
“说来有趣,这本书我拿起来三次都看不下去,听书却彻底听完了。”推荐《大明王朝1566》给记者的读书爱好者刘玮说。
刘玮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一看,好厚啊,借回去看了三天就还回去了,实在看不下去。”他说,“后来又见到这本书好几次,每次都想读,但都没读完。”
去年秋天,刘玮调了工作,每天需要开车往返一个多小时,为了打发时间,他下载了很多听书资源到车载U盘里,其中就有《大明王朝1566》。“可能是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打动了我,我居然从他的讲述里听出了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他说。书中农民失地的痛苦、贪腐横行的现状、朝廷斗争的惊心动魄,还有忠勇之士的义薄云天……这些形容词变成声音钻进耳朵的时候,刘玮发现,读进去大厚书一点都不难,并且还有点舍不得听完。
“这也许就是有声书的好处吧,配上音乐、背景,还有主播的语气、情绪,阅读似乎成了一件很立体的事。”他说。
的确如此,假如你想阅读,却又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或者说眼睛看得累,双手又不得闲,不妨试试有声世界。听书作为阅读的有效补充方式,非常适合现代读者的需求。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