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12月20日
吃饺子
溜冰
冬至养生 齐艳芳 绘图
本报记者 韩建慧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北京时间12月21日,我们又迎来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
冬至,古时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由于这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被人们视为是阴阳转换、天地交替的开始。
古人很重视冬至,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元旦,也是因为冬至一到,新的一年就要来了。
冬至来了就“数九”
今年的冬天较之往年要温和一些。不少市民都觉得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冬天的天气实在是算不上冷。天天都坚持夜跑的陈熹就记得,去年此时,我市的夜间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出门锻炼,常常五公里还没跑完,被汗水打湿的帽子就冻成了“冰壳壳”。
今年的冬天没有往年冷,人们似乎也没注意到“数九寒天”马上就要来了。殊不知,冬至一到就要“数九”,冬日里最冷的时候,转眼就要到了。
“数九”虽然冷,风景却也美。引梦忆塞北,一枝梅花瘦。冬天的风景,可能就在于皑皑的白雪,朦胧的雾凇;在于山川萧瑟,河水止流,苍白天地间,倘若能遇见一支新梅红胜火,那一定是赏花人最大的满足。
我市地处北方,因没有成片的梅林,无法让人们享受雪中寻梅的乐趣,但独属于冬日的风景却不会少。这几日,不少市民都发现,靠近乌海湖的滨河大道,路两侧的树木都挂上了晶莹剔透的冰挂,阳光照耀,冰雕玉砌,美不胜收;黄河乌海段也开始逐步封河,千姿百态的流凌与冬日暖阳交相辉映,远观如棉絮,近看似莲花,大自然的美,当真用言语无以描述。
除了看景,还能畅玩冰雪,今年冬至当日,乌海湖冰雪世界欢乐谷也要正式开园,萧萧冬日还能享受滑冰玩雪的快乐,人们对冬至的期待又多了一重。
自古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个特别的日子,从古至今,都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义。
对老百姓来说,冬至除了是一个重要节气,还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人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今人也不例外,每逢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顿饺子。
北方人爱吃面食。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冬至都有吃馄饨或者吃饺子的习惯。老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每逢冬至,饺子便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祖籍河南南阳的孙素萍就曾给记者讲过流传在她家乡的一个故事。据说,在东汉时期,南阳出了一位神医叫张仲景,他看见许多穷人过冬艰难,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扁食,煮熟后给大家分食,名为“祛寒矫耳汤”。当地老百姓服食后发现,冻伤的耳朵果然慢慢都治好了,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张仲景的“矫耳汤”包饺子。
孙素萍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冬至日吃的水饺甚至与平时吃的不同,奶奶会在馅里添加肉桂、丁香等中药调料,据说那是神医张仲景留下来的配方。
南方地区,人们不吃饺子,但吃汤圆。
据说汤圆又称“冬至团”,冬至也是个祭祀的节日,人们包“冬至团”来祭祖、祭神,古籍《清嘉录》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冬至到了要防病
冬至一阳生,养藏正当时。
一说到节气,总要聊一聊养生。中医认为,寒邪在侵犯人体时有两种途径,一种直接侵犯人体的肌肤表面,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另一种则是从口腔、鼻腔进到人体的脏腑。因此深冬季节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和预防呼吸道疾病。
有多年中医从业经验的刘静波说,除了自我防护,冬至养生,还重在三个字,分别为“藏”“暖”“补”。
“早睡晚起谓之藏,心志伏匿也谓之藏。意思就是说,冬至以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益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等到太阳升起、阳气逐渐强盛时再起床锻炼,可以避免寒气伤到阳气;心志伏匿则说的是精神调养方面,要保持精神安静,不过于开放,同时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刘静波说。
“暖很好理解,冬至过后,要注意头、足和背的保暖,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保暖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脚因为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脚部受寒,可能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让病毒、细菌乘虚而入;背部则遍布经络和穴位,受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还可能累及身体其他方面。”刘静波说。
至于“补”,自然就是注重营养。有道是“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时节,人们食欲大增,肠胃运化转旺,最好能多食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补充身体机能。
冬至过后又暖春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但过完这一天后,白天就会越来越长。因此,冬至这天也常常被视为是一年之中的分水岭,被文人墨客用来隐喻岁月流转,以表达惋惜时光飞逝,盼望春暖花开的心情。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情绪表达,比如杜甫就曾在《冬至》一诗中这样说:“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借冬至寓其一生漂泊流浪之苦。但冬至同样也是春的预兆,因此范成大也有词云:“着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过完之后,传统二十四节气就剩下小寒和大寒,两个“寒日”之后,立春也就来了,旧的一年将彻底结束。而对于当下重视过公历日子的人们来说,冬至也像是一个总结,此刻已是年终岁尾,再过十来天,案头摆着的年历也要翻新篇。
总而言之,冬至就是这样一个兼具传统节俗和人文情怀的节气。银枝挂雪,寒梅盛开,一阳初升,新春可盼,时序徐徐轮转,回首一岁将满。
但时光流逝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毕竟冬已过半,春天已经在路上。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