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敏
2024年12月23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崔建敏
要问乌海的孩子周末喜欢去哪玩,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一定是孩子们的必选答案之一。经过多年创建,这里打造了主体功能区、冬夏令营区、亲子露营区、素质拓展区、青年创客筑梦空间和劳动实践基地6大区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玩耍的好去处,成为节假日家长和孩子们的必去打卡地,这里还有学习会、相亲会、青年夜校……也成为乌海各族青年朋友们创业、学习、交流交往的实践基地。
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于2013年建成,前身为乌海市硅铁厂,建设中保留了厂址原貌和工业元素,成为我市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具有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园区的代表和浓缩我市城市发展史的“活教材”。
今年9月18日,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作为唯一盟市团属阵地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青少年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作为我市重要的共青团工作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贯穿工作始终,扎实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工作,建成以来累计接待群众逾百万人次,今年被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验收评定为全区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组织统筹上下功夫,做到抓手有形
近年来,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不断深化,为确保各项举措落实,乌海青少年创意园更新了教育展厅、体验中心、记忆长廊等硬件设施,研发了中小学生“行走的思政课”和民族团结创意体验项目,建立了集宣传、教育、实践、服务于一体的工作载体体系,同时将资源向下倾斜,为各区基层组织提供支撑,逐步成为全市重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特别是在思想引领方面,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作为团属阵地,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依托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两支队伍,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作为必修课;扎实推进“青马工程”培训、“青联大讲堂”等工作,开展宣讲活动157场,举办《红领巾心向党》栏目300余期;持续开展“爱家乡、谋发展、促团结”等实践活动,以北疆文化厚植各族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早根植到青少年心中。
打造“最后一公里”服务阵地,真情换得群众心
在乌海青少年创意园,可以看到演唱会、汉服秀、歌舞剧;体验书画、漆扇等非遗手工制作……这里就像一个宝藏,能够不断地迸发出新创意、新体验,让人们惊喜不已。
乌海青少年创意园先后举办了4届五四青年文化节、4届“微中国游览”创意集市、2届“六一”主题队课和课本剧大赛等品牌活动,用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形式,激发其对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过集体生日,让青少年真切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成果。
在市委统战部和市民委的带动下,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与“四省五市”签署了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合作协议,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中小学生分赴内蒙古锡林郭勒、江西井冈山、湖北宜昌开展交流互访,通过交往交流增进文化交融、血脉相融,以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为教材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情景教育。
突出阵地“青年集结地”定位,深耕细作凝聚人心
为了更好发挥青年作用,乌海青少年创意园集结各领域青年争先创优,打造各领域青年集结地,组织一系列“青”字号品牌团体开展典型交流、业务实训、技能大赛等工作,让争先创优成为各战线青年的共识和追求;组织电商主播、快递外卖小哥等“三新”领域、新阶层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结他们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
聚焦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与市教育局联合创建中小学校外实践机制,从研学实践、综合实践、劳动实践等方面为全市青少年提供课外社会实践服务,组织开展植绿护绿“青春守望北疆·构筑绿色屏障”各族青少年同植“三北”青年林等生态环保活动12场;开设科普、烘焙、劳动等社会实践课30节,35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承办、举办各类少先队同心营、跨地域交流营、本地研学营16场,工作影响力、队伍业务水平显著提升;组织青年突击队员、青年产业工人、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开展“520大声说爱你”青年音乐会、“恋在乌海·爱在北疆”青春恋爱环游记等相亲交友主题活动28场;广泛整合资源,开办青年夜校,开设非遗手工制作、家居收纳、茶艺等课程,营造乌海青年高质量文化生活新风尚。
青春最动人,青年是最有力量的一群人。乌海青少年创意园将立足全区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这一新起点,带领乌海各族青年朋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发向上,奏出最美团结之歌。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