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家门口的“欢乐圈”

张靖爽

2024年12月23日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袁沛耀在社区为居民表演撸板呱嘴。

居民乐享社区文娱活动。

文艺演出送欢乐。

本报记者 张靖爽 文/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在社区阅览室感受文字之美、阅读之乐;在社区舞蹈室翩翩起舞、放声歌唱;在邻里中心制作团扇、参与公益课堂;在学习室听取主题宣讲讲座……这些,都是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社区建设,依据社区特色,结合群众需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文化社区建设的新路径。居民不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社区居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区充满烟火气的同时,也悄然打通了社区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

如果您也想领略社区文化生活的精彩,探索社区在公益课堂、文娱活动、学习讲座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不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开启这段社区文化生活之旅。

近年来,我市各个社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积极搭建百姓舞台,引导广大群众踊跃投身到群众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学习、文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中,让精彩的文化演出、温暖人心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

文艺演出惠民更“悦”民

“走,看演出去!”

12月17日,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温馨社区文化活动室内,乐声阵阵,热闹非凡,一场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在这里上演。

本场演出的演员均来自社区居民文艺志愿者和群众,生动精彩的文艺节目也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和大家一起在家门口看演出,了解国家政策和方针,收获很大。”居民观看演出后纷纷称赞。

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海勃湾区林荫街道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吸纳广大文艺爱好者和优秀艺术人才参与到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群众家门口的“百姓舞台”“口袋舞台”“社区舞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丰富、更贴心的文化活动。

12月20日,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的社区活动室十分热闹。

京剧社内,海勃湾区国韵京剧协会成员正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表演,十几位京剧票友京腔嘹亮、粉墨亮相,表情、身段、唱腔都是京韵十足。国韵京剧协会会长徐永强告诉记者:“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为居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另一边,几个居民在练习打快板和大合唱……他们都是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常客”。一位大妈开玩笑地说:“我们每天就像上班打卡一样,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胡杨歌舞团的活动室,团员正在排练节目。“这是歌舞团每天的例行功课,我们会不定时地深入社区、农区、学校、厂矿企业表演。过几天,我们就有一场迎新年演出。”团长郭文华笑着说,“以前我们只能在公园、广场的空地上排练,现在社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我们要好好排练,多出精品节目,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

在老年地方戏协会的活动室,记者见到了海勃湾区乌兰牧骑第4分队的队员们,她们身着统一服装,认真地排练着每一个节目。“这些年,社区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用的这台扬琴就是社区出资购买的。现在队里一共有19名队员,分组排练各种节目。平日里,队员们有的参加演出,有的下乡送文化,大家不辞辛苦,常常很晚才能回家。”队长段秀琴告诉记者,“协会主要以二人台表演为主,海勃湾区乌兰牧骑的称号是对我们的认可,也是每一位队员的无上光荣和自豪。”

海馨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是我市群众文化日益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文艺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社区文艺团体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的同时,还促进了基层文艺队伍的发展,呈现出群众文艺百花齐放的局面。

“今天社区又有演出啦,咱们赶快去看看!”12月21日,乌达区梁家沟街道永昌佳苑社区热闹非凡。

“社区经常组织活动,我们这些居民也发挥余热,借助社区提供的平台,展示我们的才艺,特别开心。”社区文艺志愿者王金秀说。

乌达区梁家沟街道永昌佳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乌达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乌达区积极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任务,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加彰显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年末的最后几天,天气格外寒冷,但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活动中心里却热火朝天,精彩的文艺演出活动轮番上演。观众们认真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居民张风翠说:“我平时就很喜欢听二人台,今天他们来社区表演,唱得很不错,我们听得也很开心。”

看到居民如此开心,演员演得也更加起劲儿。“平日里,我们会联合群艺馆、老年大学等单位辅导员为辖区的文艺社团进行培训。节假日,我们就带着文艺爱好者和志愿者们一起开展送文艺演出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迎新年文艺演出,就是希望把好作品带到辖区居民群众身边。”墨香梨园社区党委书记韩肖莹告诉记者,“2025年,我们还将继续把文化惠民送到每个小区、每个居民身边。”

政府搭舞台,群众唱主角,“民”星站“C”位,唱响新时代“文明曲”,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3个,并以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三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阵地服务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围绕“我们的节日”、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北疆文化”等主题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体活动600余场,服务群众35.32万人次。

非遗文化“飞”入社区更“益”民

复杂精巧的传统剪纸、甜到人心坎的糖画、古老技法的烫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来自民间,还要回到民间。近年来,非遗文化结合新时代元素在我市各社区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居民的喜爱,古老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蝶变”。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代代传,丰富的遗产似珍珠,点缀锦绣好河山……”一声声快板声清脆且富有节奏。日前,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热闹的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体验活动如火如荼举行着。

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花式亮相”,红绸布随着竹板的敲击声上下翻飞,快板非遗传承人崔永生与辖区居民一起为大家演绎的快板《大美中华人人爱》,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葫芦烙画传承人苏海峰正在耐心教学指导居民制作葫芦烙画,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葫芦上,山水鱼虫栩栩如生。

牛皮烫画传承人王彩霞在特殊的卡纸上不断勾描,烙画笔走过浅浅的痕迹,承载着对新一年深深的祝福……

淡淡墨香和着融融暖意萦绕在整个走廊。

“我自小就喜爱传统文化,今天在我们社区不仅近距离接触了非遗作品,还能亲手体验,让我感到非常有趣。”辖区居民王凤仪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辖区居民近距离接触和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党建+非遗”的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打造“益启心向党、传承润初心”党建品牌,组织开展各类非遗相关主题活动近30场,同时还推出了“益启”公益课堂、“曲艺周末乐”等活动,居民不出社区便能学习体验非遗文化,大家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非遗进社区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年轻人的加入也让我们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创新点和可能性,我们在这里教授非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创意想法,这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崔永生说。

“我们将利用好非遗项目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的非遗传习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区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新的活力。”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振艾说。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遗项目剪纸传承人李华几乎每次去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讲课都会“拖堂”。用她自己的话说,“学生们常常意犹未尽”。

课堂上,很多人在她的示范下,拿起剪刀在纸间游走,几经尝试,终能剪出心中理想的图案。白慧琳的老家在山西,剪纸是她儿时的记忆。看到李华在社区义务教授剪纸,白慧琳心动了,便拿起剪刀,有样学样,一会儿工夫就剪好了一幅喜字。喜悦之余,白慧琳说:“剪纸也好,其他非遗项目也罢,以后只要我们社区举办非遗项目活动,我一定第一个报名参加。”

“让学生和社区居民现场体验剪纸的魅力,从而身体力行去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华说,许多居民看到她创作的新技艺彩色剪纸后很惊叹,“原来剪纸也可以五彩斑斓”,在她的影响下也纷纷拿起剪刀尝试剪纸。

在李华看来,非遗传承人不能将非遗文化束之高阁,而应让它融入百姓生活,使百姓受益。同时,还要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创新,创作出让百姓喜闻乐见的非遗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放光彩。

“我们始终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共享共创共传承’的工作理念,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延伸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让非遗回归其孕育发展的社区,回归百姓生活。”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党委书记任燕说,我们社区工作者通过不懈探索社区非遗“进”的途径、“在”的模式、“活”的生态,让非遗活跃在社区、传承在社区,因融入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而“活”在当下。

“哇,这糖人做得可真漂亮!”展台前,小朋友睁大了眼睛,看着手艺人熟练地摆弄着工具,“变”出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滨河社区举办的“非遗进社区”主题活动上,居民与市级非遗文化“吹糖人”项目传承人张文化近距离互动。“我也想试试。”大家纷纷拿起工具,尝试制作糖人。有人小心翼翼地拉扯着糖稀,嘴里念叨着:“可得小心点,别弄断了。”

近年来,类似“非遗进社区”的活动,包括讲座、研学、技艺体验、教学等形式的活动在我市各社区百花齐放。乌达区滨海街道滨海社区在社区活动室开展“非遗漆扇进社区,传统文化润民心”主题活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和社区举办“非遗文化进社区,扎染工艺‘美’体验”主题活动;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团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艺韵扎染,妙‘布’可言”非遗手工扎染活动……一幅幅非遗进社区的生动图景愈发丰富。

“非遗进社区”,传承润民心。在乌海,非遗不再是文化符号,而是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之美。

文体活动多彩更“愉”民

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文化需求,积极推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我市各社区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社区文化活动室、专业艺术功能室等,服务辖区群众文化活动,并向全体居民免费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社区,享受文娱活动带来的轻松愉悦。

12月18日一早,记者来到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康乐社区活动室,看到人们或三五成群下着象棋,或在书屋内手捧报纸、书籍细细品读,还有人大汗淋漓地挥拍打球。

“习惯了,每天起来遛个弯就得和老伴一起来社区活动室打打球,一天不打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

“我们这社区可方便着呢,有棋牌室、书画室、舞蹈室,闲着没事干,来这儿总能给自己找点乐子。”

“我现在哪也不想去,每天就想着得空了来社区活动室和老邻居们一起活动活动筋骨,跳跳舞。”

……

社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近年来,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康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关注“一老一小”人群需求,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努力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社区幸福生活圈。在优化“社区养老”模式方面,康乐社区不仅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理疗、康复训练、日常照料等服务,还设立各类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如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室、舞蹈室等,让居民享受便捷的文化生活。

当日傍晚,记者走进海勃湾区滨河街道湖东社区,看到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社区读书角、青少年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活动阵地同样热闹非凡。

“这里为我们提供了‘零门槛’的阅读体验及‘沉浸式’文化服务,感觉非常好,所以我不仅自己经常来,还会领着孩子一起来。”社区居民吴霞说。

海勃湾区滨河街道其他社区根据自身特色还打造了“笨爸爸工坊”、国防教育工作站等服务阵地,并引入麦步研学成立“实践教育基地”。

海勃湾区滨河街道中河源社区作为滨河街道唯一的涉农社区,临近沙漠、黄河、湿地。海勃湾区滨河街道结合本区域乡村振兴产业具体现状,积极探索“儿童友好+研学”发展模式,打造了研学主题示范基地。通过举办研学实践、户外拓展、自然教育、科普创新等活动,推动乡村振兴与儿童友好双向赋能。

为积极响应“书香乌海”建设,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把加强草原书屋建设作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在5村1社区设立了6个草原书屋,配备书籍、桌椅、电子阅读设备等,并通过全民阅读活动、“童心童画”公益小课堂、“五个一爱心小课堂”、红色观影等方式,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让草原书屋成为广大农区居民的“精神粮仓”。

书屋还以法律科普、家校共建等服务模式,开办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课堂,通过新丰村“童心童画”公益小课堂,组织未成年人在草原书屋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爱上阅读,快乐相伴”“品味书香,静享阅读”主题阅读活动等;通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发挥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的作用,第一时间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健康知识传达给村民,开展“传承经典、好书共读”“品尝书香、共享书趣”好书分享等各类主题阅读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草原书屋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利用春节、端午节等时间节点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把草原书屋作为完善农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农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大力推动草原书屋提档升级,焕发活力。

海南区西卓子山街道祥苑社区草原书屋先后被评选为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和“全区先进农家书屋(草原书屋)”。

与其他书屋不同的是,祥苑社区的草原书屋作为完善农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到70平方米的地方藏书近万册,涵盖了科普、文学、农业、水电、建筑、生活、教育等十几个门类。书友在这里相聚,分享自己喜欢的每一本书,朗读章节、交流心得。因为阅读,这间普通的小屋也变得熠熠生辉。

“谁能想到这么小的地方别有洞天,自从这里开放后我和孩子每个周末都会‘泡’在这里阅读。”正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社区居民吴玉高兴地说。

作为城市文化的基石,社区文体活动是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区生态的纽带。我市各社区通过拓展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培育特色文化项目、主动联合社会力量,不断推进基层建设,探索出了社区建设新路径,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也为服务广大居民群众发挥了巨大作用。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