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变“享老”的幸福密码

王超

2024年12月24日

■回眸2024 乌海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王超

今年,我市从建体系、强监管、育人才等方面入手,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打破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边界,推动居家社区机构融合发展,破解养老服务的痛点,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方式,一幅幅“老有颐养”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机构养老 幸福变模样

“选择这里就是因为医疗资源,无论是预防保健、头疼脑热、腰颈肩疼,还是突发疾病应急处理,老年公寓承诺都可以享受最专业的医疗服务。”12月21日,在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80岁老人王桂英的亲属笑着说,“这里有专业的医疗设施和护理员,老人在这儿养老,我们很放心。”

名医堂、诊疗室、康复室、就诊通道……记者看到,作为我市老牌的养老机构——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正在焕发新生机。

“打开银发市场,机构除了专业化、品牌化,还需要更多‘医靠’。在医养结合方面,我们与医院建立好沟通机制。医院定期选派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诊治,为养老病人提供住院、门诊、理疗、护理等服务,开设了老年人就医优先的绿色通道。同时,针对医养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沟通会商议解决,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副院长王丽霞介绍,2023年宜和老年公寓全面升级改造,将日常护理、疾病医治、心理安慰三者结合,通过以“养”为基础、以“医”为核心的一站式照护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中最核心的专业力量,更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为了做优机构养老,保障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我市大力优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与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筹运作,探索“养”“医”“康”有机融合,不断加强养老机构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提升专业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依托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全市残疾、失能老人提供嵌入式居家照护和医疗康复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难题,推动养老机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如今,像海勃湾区宜和老年公寓这样医养结合的机构数量正逐年上升,医养结合正稳稳托起健康“夕阳红”。

社区养老 幸福有滋味

从读书角到棋牌室,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多样;从测心率、量血压到针灸、理疗,基础健康管理设施一应俱全……每每谈起海勃湾区工行南小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5岁的刘素珍逢人就夸赞个不停。

“9点出门,约上几个老姐妹到活动室打牌、健身;12点到北门的养老餐厅,各种套餐荤素搭配、软硬适中;下午2点再到理疗室做做艾灸、泡泡脚,小憩一会,多亏了国家好政策,幸福养老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刘素珍说。同样,每到午饭时分,海南区巴音陶亥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惠民餐厅就热闹起来,热乎乎的米饭馒头,精心搭配的菜肴,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我每天都在这里吃饭,饭菜不仅营养、烂糊,还可以在这里和大伙儿唠嗑。”68岁的王永继是餐厅的“忠实粉丝”。他说,惠民餐厅的开办不仅暖了他的胃,更暖了他的心。

为了破解社区、农区居民养老难题,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集日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把养老院“搬”到家门口,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组织,为老人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8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全部配套建立了助餐点和惠民餐厅,形成了半径1公里的“助餐企业+中心厨房+社区配餐点+小区惠民餐厅”的助餐服务体系,构建起全覆盖、链条式“六级六边”养老服务网络。

“原居养老” 幸福有温度

卧室及卫生间安装扶手,配置淋浴椅,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室内安装烟雾、燃气智能报警器,配备手杖和生命体征检测设备……这一系列微改造、微变化,让我市不少老人有了更安全、更舒心的生活环境。

“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如以前了,总担心哪一步没走稳会摔倒。现在,有了这些扶手、淋浴椅,生活方便了许多。你看,屋里还配备了不少24小时值班的‘电子保姆’,我心里踏实多了。”海南区幸福小区的邬阿姨说起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高兴得合不拢嘴。

居家改造一小步,“原居享老”一大步。 适老化改造不仅是对环境空间的优化,更是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几年,我市加大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力度,从兜底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到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走向普惠,极大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改造2610户,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适老化改造基本全覆盖,其中2024年已完成适老化改造812户,提前超额完成全年800户的目标任务。

“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可在床边安装感应起夜灯,在厕所里安装不锈钢扶手;独居老年人,可配备一键呼叫器;部分失能老年人,需要重点安装助浴椅、护理床等康复器具;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则以蹲便改坐便、进出家门道路坡度改造等为主……”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刘慧介绍说,在实施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市民政局针对本年度实施适老化改造的目标家庭,及时细化需求评估、改造施工、质量验收、满意度测评和归档管理等流程,建立“一户一策”施工台账,确保从老年人改造申报、资格审核到上门评估、项目施工,再到最后的检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详细录入改造档案,实现“一人一档”的表单化管理。改造完成后,市民政局成立了检查组对适老化改造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改造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和验收工作等提出意见要求,确保了每家每户改造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小改造”承载“大幸福”。如今,从兜底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到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走向普惠,我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也实现了“原居养老”的幸福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