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解难题 促融合

——记海勃湾区长青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蔺丽华

2024年12月24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蔺丽华

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长青社区成立于2000年,辖区共有16个小区和1个平房区,目前居民11003人,其中少数民族745人。

近年来,长青社区通过建机制、搭平台、解难题等措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各族群众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以为民服务为落脚点聚智汇力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近年来,长青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秉承聚智汇力、服务居民的理念,汇聚“两代一委”力量、党员力量、志愿者力量、业委会力量、楼栋长力量、社会力量6支重要力量,通过创新“七步议事工作法”、建立“两代一委”工作室、打造“红石榴”议事厅和丹青会客厅等阵地,优化多元参与措施,积极搭建代表委员履职平台;建立社区党委—网格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形成“资源统筹汇网格、责任落实到网格、问题化解在网格”的工作模式,利用“双报到、双考核”机制,组织11家市、区两级单位党组织分别认领责任网格;社区党委积极搭建物业企业、业委会、楼栋长协商共治平台,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积极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整合辖区各类资源,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确保为民服务全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各族群众的满意度。”长青社区党委书记郝贵珍说。

在强化服务中提升居民参与度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青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调动辖区各族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楼栋长报事机制,以“小家”带动“大家”。

郝贵珍介绍,长青社区所辖的工行南小区在各族群众中选举了16名楼栋长,其中1名楼栋长由少数民族群众担任;将每月的7日定为楼栋长会议日,网格长、网格员、党支部书记、楼栋长、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参与,商议小区的各项事宜;将每月的8日定为楼栋长义务劳动日,集中解决楼道乱堆乱放等问题,同时宣传包括党的民族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楼栋长报事机制启动以来,共解决各族群众烦心事1000多件,今年我们也在辖区全面推行楼栋长共建机制,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治氛围越来越浓厚,党组织服务各族群众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以前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意见很大,自从建立楼栋长制度之后,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身边居民看到后,也一起参与进来。现在,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居民维护居住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工行南小区楼栋长菅俊仙说。

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长青社区从各族群众的需求出发,建立项目清单,考虑到老人带孩子去游乐场不方便,结合实际将小区的景观小品、游玩滑梯与绿化进行融合,打造了“民声议事亭”。

其实,这里平时是“休闲亭”,需要议事时就变成了“民声议事亭”。各族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物业公司与街道、社区积极回应,沟通协调解决。借助这个议事平台,诸如绿化养护等许多棘手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也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融合

长青社区以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做好服务,让各族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了保障各族群众安全,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长青社区联合物业企业开启一系列智慧服务,在工行南小区设置了智能安防系统,配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单元门密码锁,该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对各族群众遇到风险作出预警;每个单元安装用电监测系统,对电压电流电缆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火情预警,降低因火灾带来的安全风险;安装占用消防通道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识别车辆违停行为、发出声音报警,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确保小区生命通道畅通。

为了解决各族群众买菜难问题,长青社区党委联合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党支部,以助力乡村振兴、农副产品进城为出发点,打造了“爱心超市”。为了解决停车难、充电远的问题,长青社区利用“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联合住建部门在工行南小区新建了停车场,安装了5组汽车充电桩,同步在鑫海小区等三个小区安装了10组充电桩,以此满足各族群众绿色出行需求。为了解决大件垃圾清理难问题,长青社区打造垃圾分类回收站,设置垃圾分类亭,有效引导各族群众正确参与垃圾分类。

同时,长青社区聚焦快递取件难问题,与邮政部门积极协调,在工行南小区等五个小区安装智能快递柜,让各族群众享受安全、便利、快捷的服务。

老年人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的幸福指数,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体现。长青社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老年之家。

“老年之家设置了理疗区、日托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家政服务区和公益集市展示区等,各族群众可以在这里做理疗,带孩子休息玩耍,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并展示、置换或销售……”郝贵珍说,除了老年之家,社区还打造了惠民餐厅,“早中晚对外开放,除了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我们还联合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展演、法律宣传、书画展、手工艺品制作、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公益集市进小区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义诊等服务;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民族理论知识宣传墙,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以涂鸦方式呈现,让各族群众学习和感受56个民族不一样的民族风情……长青社区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相结合,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今后,我们会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把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贡献力量。”郝贵珍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