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支招商小分队:战鼓急 成绩亮

马宏伟

2024年12月25日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终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马宏伟

2024年,乌海市的45支招商小分队奔赴各地,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11月,重点招引和跟踪对接项目98个、涉及金额682亿元,其中,促成新签约项目35个,协议金额304.8亿元;开工项目190个,入统项目159个,引进到位资金128.2亿元;有效推动清陶固态电池、瀚舟金刚石新材料等投资体量大的新项目开工建设,国轩锂电池负极材料、双海制氢加氢一体站等项目主体竣工、试产投产;加快推动新签约的上海元善金刚石、和正改性尼龙材料等总投资超150亿元项目办理前期手续。

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落地,蕴含着一个个发展机遇。这是全市上下“拼”出来的招商实践,也是一场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政策引领 明确方向

要想在招商引资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精神,持续强化“招商为先、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不断整合资源、拓宽渠道,高频对接企业、招引项目,全力推动投资更好助力经济发展。年初,市政府再次强调落实落细《乌海市招商小分队管理办法(试行)》,梳理目标企业470家,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10张,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目前,全市招商小分队共计45支,涵盖了各区政府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能源局、市区域经济合作局等市直各部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招商网络。招商小分队不仅熟悉本地的产业政策、园区情况和优惠措施,还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动态,明确了以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的招商方向。

精准对接 促成合作

年初,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时,我市招商小分队已经踏上了征程。他们兵分多路,奔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参加各类商务洽谈会、产业峰会,主动与企业对接,拓展招商渠道。

深入策划筹办了乌海市(杭州)招商推介会、乌海市(长三角)精准招商恳谈会、乌海市与驻内蒙古异地商会精准招商恳谈会、第二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2024年会等。

在市区域经济合作局筹办的2024中国(乌海)第三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和其他招商小分队成员精心准备了宣传资料,详细介绍了乌海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规划、政策支持等情况。他们热情地与每一位参会代表交流,邀请他们到乌海参观考察。经多轮对接,与中科新投、万华化学、中国科学院等10余家机构在项目合作、技术转化、市场拓展方面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北京中科可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又到我市考察投资全自然域生物可降解材料PDA中试基地项目,实现了以会促产业企稳回升、以会促科技创新合作、以会促招商引资提质的良好效果,我市BDO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正大踏步前进。

为了实现精准招商,各招商小分队在出发前都会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发展战略、投资意向和需求痛点,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

海勃湾区招商小分队在对接一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时,得知该企业计划在西部地区建设一个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小分队成员迅速行动,结合乌海产业特点和优势,为该企业推荐了几个合适的选址,并详细介绍产业配套、用能配套、人才储备以及交通物流条件等情况。与此同时,招商小分队承诺,只要项目落户,就一定全力协调解决要素保障等方面困难问题。后续对接企业过程中,招商小分队了解到企业对项目用地、绿电指标保障等方面存在疑虑。对此,招商小分队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厂房、向上对接争取指标等方式,保障企业用地、用能需求,彻底打消企业疑虑。经过多次洽谈、实地考察,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乌海立项投资建设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自今年4月立项,如今清陶能源乌海一期项目即将完工,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优化服务 以商招商

除了主动外出招商,我市还注重发挥已落地企业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以商招商方式,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海南区招商小分队高效运用以企招商、链式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已落地大型企业“纽带”作用,深挖招商线索,吸引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组团式投资、集群式发展。通过本土企业乌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合作模式组建内蒙古和利化学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实施10万吨碳纤维项目,总投资达111.5亿元。实现了煤焦化工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精细化、高值化发展。

招商小分队在了解到乌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与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初步合作意向,听取企业负责人预备项目内容和前期可行性研究汇报后,市、区领导多次前往该企业考察调研,达成乌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拟在海南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PAN(聚丙烯腈)基原丝和10万吨PAN(聚丙烯腈)基高端碳纤维建设项目。

为加快项目签约落地,变意向为投资,招商小分队从自身优势和企业投资所需出发,深入研判双方合作契合点,提高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精准度。在与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对接洽谈中,招商小分队对PAN(聚丙烯腈)基原丝产业工艺流程进行了全过程深入研究,发现PAN拉丝环节的碳化工艺所需焦炉煤气是我市煤化工产业产出的丰富化工原料,加之西部电价低,为项目落地增加优势。目前,项目一期即将试生产。

招商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发展得好。我市各招商小分队深知这一点,在项目签约后,他们并没有放松,而是继续跟进,为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这一理念是乌达区招商小分队的工作指南。

“进企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从自身发展出发,针对园区后期在产业内招商的方向提出建议;园区负责人与企业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共同提思路、谋发展。”乌达区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杰说。

每个星期五上午都是乌达区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接待日”时间,这天,乌达区各招商小分队会接待来访企业,与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对于企业面临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就当场解决,当场无法解决的就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做情况进展通报,督促相关部门限期办理,落实解决问题的举措,并在问题解决一段时间内做企业满意度回访调查。

内蒙古益泽制药有限公司到乌达区投资建设前,先后去了自治区多个盟市考察,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乌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最终选择入驻。

“在乌达区政府以及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为企业解决了产业工人保障性住房。这些举措为企业的后期发展、员工稳定、增强职工凝聚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内蒙古益泽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玉友说。

乌达区招商小分队还发挥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优势,让企业家“站前台”,成为招商引资的“宣传员”,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速集聚——协鑫集团、益泽制药、卡博特、恒业成、永太化学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恒业成、东源等现有企业的牵线搭桥下落户,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的“磁场效应”。

在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我市45支招商小分队奋勇前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拼搏历程,正是乌海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持续迈进的真实缩影,也让我们对乌海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招商小分队会继续秉持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优化招商策略,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推动乌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新的跨越。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