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稳经济保增长 “烟火气”里活力足

刘春霞

2024年12月25日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我市商务部门将2024年确定为“商务发展提质年”。一年来,我市各级商务部门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推出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办好消费促进活动,一些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市场迸发蓬勃活力。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2.4%,位居自治区第8位;全市对外贸易额完成8.6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63万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35%。

以旧换新促消费 真金白银惠民生

“今年政府出台的消费促进政策太给力了,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正是买新车、换家电、家装厨卫‘焕新’的好时候,让我们既能省钱又能提升生活质量。”一名消费者这样说。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购车补贴、政府消费券、把5月定为消费促进月、举办多场惠民车展……2024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乌海市落实自治区汽车消费品以旧换新任务分解方案》《乌海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实施方案》《乌海市电动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方案》《乌海市家装厨卫“焕新”补贴实施方案》等消费促进政策,用“真金白银”的补贴激发消费潜力,助力消费市场保持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补贴申请人数达5101人(申请报废2673人、申请置换2428人),已拨付补贴资金7493.7万元(报废补贴4359.5万元、置换补贴3134.2万元),当天审核率95%,拨付率95.3%,高出自治区平均拨付率28.1个百分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交易笔数达1万笔,核销补贴金额达772.4万元,带动实现家电销售额4196.5万元,兑现门店已覆盖全市;家装厨卫“焕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同步有序开展。

同时,加强线上线下宣传,组织开展乌海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线上商品房交易会暨冬季消费促进活动,将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商品房交易会、冬季消费促进工作相结合,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联动、居民受益”原则,通过政府补贴和企业补贴叠加,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最大程度让消费者享优惠、得实惠。

培育消费新业态 消费市场添活力

2024年,我市多点发力提升消费市场活力,制定《乌海市发展消费新业态培育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涵盖做好上限纳统、促进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强化要素保障等4个方面28条具体措施。

市区累计安排1750万元,聚焦汽车、家电、通讯、超市等领域开展“约惠乌海 畅享生活”系列消费促进活动24次,带动限额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39.67亿元,其中汽车类零售额累计实现17.87亿元,同比增长6%,家电类零售额累计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21.4%。发挥政策叠加作用,采取“报废更新+地方补贴”“置换补贴+地方补贴”的方式,抢抓中秋、国庆等消费旺季,放大以旧换新政策虹吸效应。

我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新引入塔斯汀汉堡、瑞幸咖啡、奈雪的茶等首店品牌31个,不断提升消费品质;提质升级沙海映像、夜语清风、乌海夜话、葡园绿道、漠海山境等夜经济点区域10个,提档休闲夜市4个,打造餐饮消费热点,提升城市“烟火气”;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我市数字经济(电商)产业园,搭建直播间5个,入驻企业已超过22家,行业涉及商贸类、餐饮类、食品经销类等领域。

我市搭建本地生活直播间,举办“线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带动线上线下消费共530万元。前三季度,我市网络零售额实现5亿元,同比增长2.9%。开展第二批“乌海老店”评选,目前已评选“乌海老字号”14家、40年老店1家、30年老店1家、20年老店8家、10年老店15家。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高品质生活“圈”出来

一刻钟,标示着时间的尺度,更标示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人间烟火的气度、美好生活的刻度。2024年7月底,我市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9月,我市成功承办2024年北部七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区域经验交流现场会,展示了乌海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在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我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不仅了解“缺什么、补什么”,还因地施策、一圈一策,解决好“如何补”的问题。2022年以来,各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破题式”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轮民意调查,征求意见建议5000余条。同时,分级分类梳理汇总,每年制定民生清单,力求为群众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圈。

开放早市、夜市、社区市场37处,建成早餐店428家,生活圈内商业网点数量达7623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1个、养老助餐点(中心、站)86个;建成托育机构19家,每千人托位数3.8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拓展“一店多能”模式,已覆盖50个居民小区,可提供家政、团购、汽车代检等80余项便民服务;推广“商圈联盟”“社区合伙人”模式,已吸纳1000余家企业商户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打造“乐林集市”“睦邻集市”“南北集市”等特色品牌,常态化开展促销展销、便民服务、家电换新、就业招聘等活动;新增城市绿地1.2万平方米,打造街角口袋公园23处,推门见绿、移步是景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如今,我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社区已增至14个,覆盖三区90%以上的街道社区,服务居民53.21万人。在自治区,我市率先实现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提升传统服务业 加快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

2024年,我市持续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按照“体系科学化、流程规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服务原则,制定家政行业9大领域230条服务质量标准,其中1家本土家政企业成为自治区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市迅洁家政入选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试点项目。

我市在全区建立首个家政服务创业园,集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指导、事务代理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家政服务与人力资源无缝对接。依托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常态化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通过联合市职业技术学校、邀请专家授课、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等形式,丰富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方式。

我市在全区率先启动“信用乌海”家政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家政企业203家,涵盖1.1万余名家政服务人员,上线家庭保洁、月嫂、玻璃清洗等20余个服务项目,提供全流程线上接派单服务,实现家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

我市率先在全区制定发布《餐饮业服务规范》和《住宿业服务规范》,以“小切口”提升全市住宿餐饮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连续2年举办全市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市10家企业获评“文明宾馆酒店”、5家企业获评“乌海市品质旅游酒店”、18名服务人员获评优秀单项奖,酒店行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口岸腹地联动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时下,走进海南区中蒙俄特色贸易区展销区,来自多个国家的千余种展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市民大开眼界。“跨境商品热”在我市持续升温,市民不仅可以到这里进行现场体验,也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播间购物等方式购买商品。

为推动跨境电商成为我市外贸新的增长极,我市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多次组织本地链主、龙头企业和“乌海有礼”公共品牌参加国内外经贸系列活动,扩大“乌”字号企业国际影响力。立足区位优势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市场,通过加强与周边口岸联系,大力夯实外贸产业基础,探索推进“口岸+腹地经济”联动模式,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

我市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重点任务与落实“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统筹起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持续落实月调度、季总结工作机制,统筹推动重点工作走深走实。加快建设蒙煤进口加工基地,已开工建设产业园5个、蒙煤交易中心1个。推动BDO出口破零增量,依托我市建成世界最大的BDO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BDO自营出口5248万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256%。

2024年,我市新增有实绩外贸主体12家,推动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与乌贸通平台合作,设立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推动2-6类危化品运输到天津港的运费下降30%。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