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4年12月25日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蓝天社区通过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实,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为了更有效地汇聚居民的意见建议,蓝天社区坚持夯实基层堡垒,将阵地平台建设作为收集民意的关键。通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机制,社区充分利用居民议事厅、居民线上服务平台等多个渠道,实现了对居民各类意见建议的全覆盖收集与妥善回应。今年以来,社区已收集并落实了21条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在润德小区,乒乓球爱好者的心愿得到了社区的积极响应。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小区内的乒乓球爱好者众多,但缺乏合适的活动场地。社区党委书记冯五喜得知此事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看,并经过精心谋划,决定在党群服务中心内重新规划空间,安装乒乓球台案,满足了居民的健身需求,让乒乓球爱好者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蓝天社区党委深知,民生微实事虽小,却关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因此,他们坚持从“微”处着手,提升小区功能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通过优化社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小微项目,社区实现了从“小切口”到“大作为”的转变。今年以来,蓝天社区已落实了京海城一期老旧小区改造、铁路沿线垃圾整治等6件民生实事,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电动车充电等20件民生微实事,并帮助8名群众圆梦微心愿。
在京海城一期老旧小区改造中,蓝天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社区议事协商平台,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及居民代表共同商议改造事宜。通过“方案共谋、环境共管、服务共享、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模式,小区实现了“焕新蝶变”。如今,小区内部道路更宽了,活动室也有了,增加了车位和共享果园,打造了极具特色的“雷锋小区”,更成为了党员群众开展参观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的场地。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蓝天社区充分盘活闲置场地,链接辖区资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开设了“幸福诊所”,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日常体检等就近诊治需求,还进一步完善了“首诊在社区,小病在基层”的医疗服务格局。此外,社区还开设了“蓝天健康理疗室”,为居民提供中医理疗服务,包括排淤、拔罐、刮痧、艾灸、电疗等项目;通过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等方式,普及中医理疗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除了医疗和康养服务外,蓝天社区还注重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按照阵地共享和一室多用、分时使用的原则,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三会一课”、红色影院、书画、棋牌比赛、“爱心义剪”“读书分享”等。
蓝天社区党委将继续在“解民忧、纾民困、聚民心”上发力,办好民生实事,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