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艺
2024年12月26日
本报记者 曹艺
太阳能、空气能、瓦斯蓄热这些清洁“绿电”,是乌海能源黄白茨煤矿温暖过冬的“绿色密码”。
近日,黄白茨煤矿“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正式投运。该系统以太阳能、空气能、瓦斯蓄热等清洁“绿电”作为供热能源,结合落地式风机盘管设备,使黄白茨煤矿彻底告别传统取暖方式,让矿区绿色低碳、温暖过冬。
黄白茨煤矿厂区的车棚、办公楼顶上,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电能,原本闲置的屋顶创造出“阳光”收益。
立足地区电力消纳条件好、负荷增长空间大等优势,黄白茨煤矿通过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借光生金”。太阳能通过光伏发电板被输送至“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配合2台空气源热泵,协同管理太阳能、空气能。系统可根据太阳能、空气能的发电功率和天气情况等因素,实时调整电力输出,全面满足厂区不同时段用电需求,用能系统“近零”能耗。
“我们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落地式风机盘管设备,在不同环境下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风速和水量,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实现经济节能运行,预计每年可节省企业供热费用300多万元,降低能耗30%以上。”乌海能源黄白茨煤矿机电科副科长张文璐说。
“双碳”背景下,现代能源经济如何破题?黄白茨煤矿亮出“答题板”——减排降耗做减法、绿色发展做加法、创新驱动做乘法。
为提高“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黄白茨煤矿还将用能低谷时段储存废水的热能“收集”起来。在用能低谷时段,将26摄氏度左右的废水利用水源热泵加热至58摄氏度,在用能高峰时段释放热源,有效降低电网高峰负荷,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每天白天有近300人需要同时洗浴,全天洗浴近600人次。以前职工洗澡时会出现忽冷忽热、夜间水温低的现象,‘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的成功联动,变‘单热源’为‘三保险’,满足了矿区24小时不间断供热需求,确保员工温暖过冬。”乌海能源黄白茨煤矿机电科副科长李波说。
能减则减、可用尽用——从细微处着手,黄白茨煤矿努力让废弃物无限趋于0,让能源利用率无限趋于100%。
瓦斯气是煤矿开采时所产生的伴生气体,过去,黄白茨煤矿已将其转化为清洁绿电,随着今年乌海能源瓦斯氧化蓄热项目的正式投用,全浓度瓦斯实现“热电联供”全利用。
在黄白茨煤矿,2条1.5公里长的蒸汽和供水管路,将每日矿井乏风瓦斯产生的220吨1.25兆帕的饱和蒸汽接入“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这些原本威胁井下安全、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瓦斯不仅能转换为绿电,还能转换为热能,满足厂区4.82万平方米生产生活区域的供热需求。
“瓦斯氧化蓄热项目每年消耗纯瓦斯518.4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8.8万吨,既节能降耗,又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乌海能源黄白茨煤矿机电副总经理张利刚说。
打好“集约牌”,算好“绿色账”。
黄白茨煤矿“多能互补”智慧供能系统的成功投用,助力绿色能源在西北地区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利用,为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