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
2024年12月26日
韩建慧
铁轨如龙,汽笛长鸣。
1958年8月1日,苍凉壮阔的西北大地,包兰铁路全线竣工宣告正式通车,这条肩扛黄沙手挽黄河的铁路,如同横空出世的巨龙,蜿蜒穿梭于广袤的沙海荒漠,让西北天堑变为钢铁通途。这条铁路不仅连通了内蒙古包头与甘肃兰州沿线的偏远地区,更是沟通华北与西北交通的主要干线和西北通往北京的第二条通道,从此将西北腹地与外界紧密相连,为沿线蒙甘宁三省带来了希望与梦想,不仅对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建设,促进沿线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也开启了内蒙古乌海——这座星光熠熠的工业城市建设发展的序幕。
天地苍茫,军歌嘹亮。
彼时的西北,植被稀少,空气干燥,沙地松软,常年风沙侵蚀,曾是无法建设铁路的死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百废待兴,党中央修建包兰铁路的决定,让整个西北大地沸腾。在沿线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58年7月提前实现包兰铁路包银乌海段通车,为乌海地区的开发及煤炭外运创造了先决条件。
无惧风雨,勇往直前。
筑路工程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无可估量。且不说连绵起伏的山脉、湍急的河流、恶劣的天气,单是肆虐的风沙、黄河的流凌,物资的匮乏、疾病的侵袭也随时能夺取人的生命。建设者们无惧困难,艰苦奋战,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这些丰碑始终矗立在西北大地上,成为永恒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
建设支线,纵横通途。
随着包兰铁路的建成通车,为乌海矿区的大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有力解决了煤炭大量积压和矿区生产、生活物资需求的问题。然而要充分发挥主干线作用,还需要把铁路修到矿区去。195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亲自协调铁道部及有关部门,组织力量突击修筑矿区铁路专用支线。施工中,广大军民斗志昂扬,干劲十足,没有大型的施工机械,他们就用锹铲,用镐刨,用肩扛,用筐抬,至1960年初,三道坎至乌达矿区14.4公里、海勃湾至卡布其11.6公里专用线分别建成通车。矿区铁路专用线的建成,进一步把乌海矿区开发与祖国的建设连为一体,为夺煤大战取得胜利创造了基础条件。
往事如烟,六十多年过去,包兰铁路宛如塞外长虹,穿越广袤大漠与滔滔黄河,绵延两千里之遥,纵横驰骋三省,见证了无数变迁与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篇章,镌刻着筑路大军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记忆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如今,建设者们的号子依然在历史的天空回响,六十多年前,这号子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大西北,六十多年后,又将点亮征途如虹的祖国北疆。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