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 聊聊阅读带给你的收获

韩建慧

2024年12月26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又值岁末,在这一年中,你读了几本书?哪些书籍曾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爱读书的市民,让他们晒一晒自己的年度阅读书单,聊一聊阅读带来的收获。

科幻小说帮我生出探索世界的勇气

受访者孙瑜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去年年底,31岁的孙瑜从杭州回到乌海,在自家小区附近经营起一家24小时便利店。

守店的时间很漫长,孙瑜用阅读来充实自己。他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一共读了97本书籍,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涉及人文、社科等多个方面,很多书都是一读再读,这其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科幻小说《三体》。

“我从小就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了无尽遐想,那些闪烁的繁星仿佛有一种魔力。我常常幻想外星文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三体》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星际交流与文明博弈的大门。”孙瑜说。

“在这本书中,我领略了作者超乎想象的宏大宇宙观构建,那无尽的星系、奇异的外星生物、先进到超乎理解的科技,无不冲击着我对世界的认知边界;另一方面,我也很敬佩作者笔下那种人在绝境时绽放出的璀璨光芒。人类即便在浩瀚宇宙中渺小如尘埃,可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爱、勇气与希望,却从未缺席。”孙瑜说,“一本书,成为我最热血沸腾又刻骨铭心的阅读记忆,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更多探索的勇气。”

读书交流帮我邂逅唯美爱情

喜欢读书的庄跃告诉记者,2024年,她一共参加了9次读书分享交流会,不但从他人处了解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还邂逅了唯美的爱情。

庄跃告诉记者,她自幼便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各类诗词,在某次参加读书分享会时,便分享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饮水词》。“本来我以为现在喜欢古典诗词的读者挺少的,没想到分享过程非常棒,大家都很感兴趣。分享会刚结束,便有一位与会者来跟我打招呼,跟我聊纳兰词,我才知道,这位男士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的就是纳兰词。我们一见如故,之后越来越投机,现在已经确定恋爱关系小半年啦。”她说。

在读书分享中收获唯美爱情,是庄跃这一年中最深刻的阅读记忆。“人们都说现代社会浮躁,其实并非如此,阅读就是帮我们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只要我们愿意沉下心来阅读,总会邂逅最好的自己。”她说。

从历史传记汲取处世智慧

今年已经56岁的读者刘海东说,书籍一直是他忠诚的朋友,从30多岁参加工作至今,他每天都坚持早半个小时到单位读一会儿书。

刘海东最喜欢的是历史传记类书籍,最近刚读完的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通过阅读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觉得自己又收获了很多对待人生波折的经世智慧。

“苏东坡的人生很有意思。少年时候才情出众,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但中年之后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从繁华京城一路漂泊到偏远之地,甚至面临牢狱之灾,性命堪忧。但令人钦佩的是,苏东坡始终都能保持着豁达洒脱的心境。”刘海东说。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学学东坡的乐观豁达,把苦难酿成美酒,以才情智慧温暖世间,即便身处平凡日子,也能活出别样的滋味儿。”他说。

励志书籍鼓舞起我的斗志

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张雨桐说,从校园走向职场,她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在这大半年的时光里,是读书给了她奋斗的力量。

张雨桐学的是师范专业,在此之前,她曾在家待业一年多,好不容易考入了教师队伍,又因为岗位调剂陷入迷茫。“那个岗位很缺人手,但我却有畏难情绪,领导找我谈了好几次,我都怀疑自己不能胜任,被领导批评一点担当都没有。”她委屈地说。

情绪压抑时,张雨桐靠阅读缓解焦虑。“微信读书App里有一本阅读量和推荐量很高的书,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写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之前我刷到过很多次,但都没有读,这段时间我认真读了一下,忽然觉得很有收获。”她说。

“塔拉是从大山深处走来的女孩,她的身世堪称悲惨,成长于一个极端摩门教家庭,那里充斥着暴力、愚昧与偏见,仿佛是一座无形的牢笼,禁锢着她的人生。然而,教育成了她冲破这重重枷锁的唯一希望。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她就自学备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极度渴望,艰难地踏入校园。但这一路走来,与原生家庭的撕裂过程痛苦万分,每一步都鲜血淋漓,可她从未放弃过自我成长。”张雨桐说,“我忽然觉得,跟塔拉相比,我的现状要好很多,我虽然起点平凡,但也可以依靠努力改变自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