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菜,是幸福的味道

2024年12月27日

赵存伟

冬日的序章悄然翻开,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带来了季节的更迭与岁月的沉淀。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里,我们文友一行去杭锦后旗蒙海镇吃杀猪菜,归途中,我突然就对杀猪菜有了更多的感慨。

河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养几头大肥猪。这农家猪吃的是玉米糠麸,饮的是黄河水,自然养得膘肥体壮,以前100多斤就是口大猪,现在能养到300多斤。每每看到肥猪,一家人都会喜笑颜开、欢天喜地。

俗话说,小雪杀羊大雪宰猪。此时杀猪,一是天冷方便贮存,二是农家人辛苦一年,见点油水犒劳下自己,三是过年了,总要接待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不至于没有招待客人的好菜。这习惯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了冰箱冰柜,各种蔬菜、肉类随时可以买到,但农家的这种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农家,杀猪是一件隆重的事儿,尤其是腊月里杀猪称之为杀年猪,一年的辛苦即将收获,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如此,杀年猪就有了特殊的仪式:定个黄道吉日,邀请杀猪师傅前来,还需提前告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来帮忙和捧场。当然,最后一道程序,吃杀猪菜必不可少,并令这个日子的欢乐达到高潮。

杀猪前前后后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农家人头一天便开始忙乎,准备家什,打扫院落。杀猪这天清晨,早早在院里架上火炉,烧一大锅开水。杀猪师傅大多是本村手脚利索,有杀猪技术的村民,技术的好坏主要是看能否一刀毙命,这样猪可以少受许多痛苦,人也可以安然享用。

吃过早饭,杀猪的人员陆续到齐,站在冷清的院落抽烟、唠嗑,等烟气散尽,杀猪师傅一声令下,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围追堵截,把猪逮住后,用绳子牢牢捆住四蹄,仰面撂在地上。杀猪师傅上前一刀,之后便是放血、烫毛、肢解等活计。大人忙乱着,孩子跑来跑去凑热闹,整个院子便热气腾腾,就和过节一样。有一年,我去一农家看杀猪,竟然见院墙落了许多喜鹊,飞来落下十分热闹,一问才知喜鹊喜食肉,怪不得来凑热闹。不管因为什么,忙碌的喜鹊倒是平添了几分喜气。所以直到现在,村子里为了吸引城里人来买现杀的猪肉,就把这段日子定为杀猪节,很是热闹。

一口大猪宰杀后,头蹄、下水等要送给劳苦功高的杀猪师傅。当年曾给主家帮衬过养猪饲料的人家,也会受赠几斤猪肉得以回报。这样的人情还会继续,主家会用一大铁锅杀猪菜来招待帮忙的邻人和客人,也收获人情的温暖。这道杀猪菜可是硬菜,用猪的“槽头肉”也就是猪脖颈上的肉烩土豆、酸菜,也有一些人家会搭配土豆粉条和黄豆、黑豆等磨出的豆腐,都是自家手工做的绿色食品。

“槽头肉”便是下刀子的那部分猪肉,那部分因为有了伤口,染了血污,所以就要做第一顿菜。这“槽头肉”是皮软肉肥的五花肉,最适合烩酸菜。主家会把五花肉切成一指宽的大片,放入热锅中翻炒,翻炒至肥肉略显焦黄,油出了许多时放入葱姜蒜、花椒、盐等调料干煸入味。此时,已经是肉香四溢,远远地便可以闻到。这时候倒入适当的水没过肉片,盖锅盖焖十分钟左右,加入切细切好的酸菜,再加入去皮大块土豆,盖上锅盖儿,便可以在浓郁的香气中回味一年的辛劳了。

要做地道的杀猪菜,首选铁锅。之前这口大铁锅架在农家土炉子上,用木柴点燃,并根据火候不断加柴,直至菜熟,这样炖出的烩酸菜着实好吃,酸菜有了猪肉香,猪肉因酸菜独特的酸味不再油腻,而土豆则混合着肉香菜香。这个过程中火候很重要,火太大易熬干汤糊锅,火太小则炖的菜不好吃。现如今,年轻人用煤气灶或者高压锅省事省心,但总觉得缺了些独特的烟火气,反而不美。

杀猪菜虽然品相不如花红柳绿的各式小炒,但扑入鼻口的浓香,有着大西北特有的厚重和粗犷,一定会令你满心欢喜。这时候,邻里亲朋都坐到桌上,酸菜大多用盘子或盆端上来,搭配油炸花生米、酸黄瓜、腌芥菜丝、糖醋红心萝卜丝就可以小酌几杯。酒当然是农家自酿的粮食酒,一顿大餐便在人们嘻嘻哈哈的欢乐声中开始了。如今生活好了,6个凉菜荤素搭配,酒的档次也提高了,但只要有烩酸菜,它们始终都是餐桌上的配角。几杯白酒下肚,群情更加激扬,相互玩笑敬酒的,隔着桌子唠家常的,主人家不时用大碗盛了酸菜加入盘中或盆中。归乡的游子夹一口猪肉,浓香四溢,肉质绵软,肥而不腻;妻儿吃一口酸菜,酸香脆爽,有滋有味;外地来的朋友,望着那大肉片子不敢下筷,在众人的劝说下,将一片肉送入口中,感觉滋味十分爽滑,便连声称赞。那游子望着忙碌的母亲,眼角早已湿润。望着儿子一家狼吞虎咽地吃烩酸菜,沉默中的父亲更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份浓浓的亲情,被这香气传染给每一位食客。“老哥们,来一杯。”“好,老姐姐,再来一块儿肉。”气氛渐渐达到最高潮,酒足饭饱,端上来一筐农家手工胡油花卷,或者粒儿饱满的白米饭,更是烩酸菜的绝配主食。

如今,杀猪菜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猪肉和腌酸菜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烩一锅猪肉酸菜。不仅如此,这道菜更是登堂入室,成为许多饭店的招牌菜,但要体验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却不容易了。

杀猪菜不仅仅是一道菜,更代表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乡土情怀,令许多人即使天各一方都会魂牵梦萦。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