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洋
2024年12月30日
本报记者 陈洋
近日,乌海市和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上办理经营主体设立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业务,系统自动调用标准化地址库中的不动产信息作为企业登记住所,快速完成标准化地址的智能填报和线上核验,不到20分钟就成功办理完成“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营业执照。
“只需要在系统上填写不动产基本信息,就能自动获取标准地址,避免住所填写不规范的问题,也提高了办证效率,省时又省力。”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先生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领取到营业执照后高兴地说。
为营造更加规范、便捷、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乌达区印发《乌达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可校验和智能匹配,进一步提高注册地址申报的真实性,有效防范地址虚假登记现象的发生。
以前,申请人在申报经营主体设立、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采取手动输入自主填报的方式,填报时常常出现表述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等情况,而且难以核实填报的地址是否真实存在、经营场所是否为禁限区域。
现在,住所标准化登记正式实行后,经营主体在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上办理经营主体设立登记、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业务时,系统自动调取标准化地址数据库对应信息进行核验,核验成功后,系统自动带出标准化地址,并将其作为经营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申请人由原来的自主申报方式转变为通过标准化地址库、产权查询、地图查询、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标准化的“零填报”,实现经营主体住所从“写作式”手填到“标准化”提取的飞跃,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自2024年1月2日起,乌达区推行经营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新模式,实现技术核验更准确、注册申请更便捷、监管环节更严密。自推行住所标准化登记以来,累计为500余户新涉及变更经营主体提供相关服务。
乌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室主任刘艳洋表示:“乌达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住所标准化登记工作的探索和应用,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分析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及措施,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助力乌达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