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5年02月05日
书法活动庆新春。
海勃湾区春晚。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近年来,海勃湾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活动、文物保护利用及非遗传承,以及农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跃上新台阶
海勃湾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一方面,海勃湾区积极推进海勃湾区文化馆主体办公楼的室内消防工程,确保文化设施的安全使用。该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具备了消防验收条件,消防整改工程也圆满结束;另一方面,海勃湾区博物馆在第五批全国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工作中表现出色,结合北疆文化特色,对乌海煤炭博物馆、北疆家居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了展厅内展板文字,重新排布了场馆内的基本陈列;同时,在两博物馆临展区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团结的宣传力度。
此外,海勃湾区还投资60余万元增设、修缮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有效满足了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在第三次全区乡镇苏木(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海勃湾区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海勃湾区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已突破138765册,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学习空间。
文化惠民活动
展现新景象
海勃湾区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效应,成功举办了海勃湾区春晚、元宵节系列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功能,依托“海勃湾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工作动态,有效扩大了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在深挖本土特色文化方面,海勃湾区结合地域特色,相继举办了党员书法展暨机关送春联活动、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此外,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等主题主线,推出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市民文艺学校开设公益文艺培训课程,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
海勃湾区鼓励题材、体裁、内容、形式的创新,指导海勃湾区乌兰牧骑推出一批主题精品力作。其中,舞蹈作品《乌海湖》荣获海勃湾区舞蹈大赛一等奖,海勃湾区萨克斯9号重奏组也在第二届法国巴黎音乐大赛内蒙古赛区中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海勃湾区的文艺创作实力。
文物保护利用及非遗传承
取得新进展
海勃湾区在文物保护利用及非遗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海勃湾区积极推荐中式传统插花技艺等非遗项目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并确定了非遗特色村镇、非遗特色街区等,通过市级评审;还将一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列入区级名录,并申报市级项目和传承人。千里山镇新和社区的烫画非遗工坊还被评为自治区级非遗工坊。
2024年,海勃湾区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编制了工作方案,绘制了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并复查了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3处;同时,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环境治理工程共计29处点位,并对基本建设工程开工前的文物进行了调查勘探,已完成核查43家企业。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海勃湾区委托专业人员现场实际查看亟待实施保护修复措施的定级文物,并制定了保护修复方案。
农文旅产业融合
开启新思路
海勃湾区在农文旅产业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近年来,海勃湾区持续拓展“旅游+”,以沙水相连、城相邻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将葡园绿道、云享小镇、金沙湾、乌海湖等景区串珠成链,形成了“周边游”“乡野游”“生态游”“穿沙游”“文化游”“非遗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
海勃湾区还积极推进旅游业态升级,云享小镇露营基地建成投用,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露营体验;同时,指导蒙根花温泉小木屋申报国家乙级民宿,云飞酒庄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海勃湾区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海勃湾区积极推荐申报自治区级文创商品和文创实体店,并在海勃湾区月星家居五楼挂牌“海勃湾区文化产业创意园”,推进“狮城有礼”文创产品研发制造;此外,还设置了非遗、文创展示销售区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选择。
为了抢抓时机提升景区热度,2024年,海勃湾区成功承办了乌海第七届马帮大会暨首届汽车户外露营大会。活动期间,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实现了旅游收入的显著提升。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海勃湾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也为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接下来,海勃湾区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