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敏
2025年02月05日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新华西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视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具保障、更可持续。
凝心铸魂
写好工整“政治账”
新华西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学习研讨会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为民服务能力;同时,着力推进“小马拉大车”为基层减负工作,整合功能室、工作群,清理不必要的证明,缩减档案资料,让基层工作人员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
此外,街道还开设了博闻强学大讲堂,鼓励工作人员分享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让群众更清晰地了解惠民政策,街道将80项惠民政策分类编号,逐一对应到享受政策的居民,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提质增效
压好厚实“惠民账”
新华西街道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特殊群体、社会救助等领域,主动发现、精准帮扶。
针对辖区办证难问题,街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大部分居民的办证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煤改电工程,确保居民温暖过冬;在新建海勃湾南部零工市场开设“筑梦工坊”,帮助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就业增收,并通过推送信息、开展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数百人达成就业意向。
此外,街道还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新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解决房顶漏雨问题、更换破损路灯等,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抓紧抓牢
交好温暖“安居账”
新华西街道紧密关注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联合多部门协调解决了一系列突出问题。
街道对供水主管道进行了更换,对巷道进行了硬化处理,有效解决了居民用水和出行难题;积极解决垃圾问题、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噪音和油烟问题等,为群众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讲座活动,补充更新分类垃圾桶,形成了环境整治人人参与、整治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守正创新
算好精致“幸福账”
新华西街道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精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增强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街道利用辖区空地、街角、闲置用房改造为停车场、红色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组建了宣讲团、信息队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公益课堂,增强了文化浸润,促进了团结交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情诉求,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包联社区,走访解决了一系列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街道还推进了“循爱新华西”积分兑换服务项目,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