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瑛:书法与篆刻相辅相成

李浩

2025年02月05日

本报记者 李浩

见到范海瑛时,她正手拿刻刀,紧盯着刻床上的青田石,仔细地雕琢着。随着刻刀与石头的接触,石头逐渐变了模样,一方印章的轮廓逐渐清晰。

近日,范海瑛和记者分享了学习书法篆刻的心得体会。她认为书法是篆刻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写好字才能治好印。

学习书法篆刻,她认为最好是跟随专业老师学习,若有名师指点则更好。初学者在专业老师的系统指导下,能够节约时间和精力,少走弯路。她的书法篆刻老师杨占军是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和职业印人。“老师为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进行系统性授课,让我避免了盲目学习。”她说。

回顾书法与篆刻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书法与篆刻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影响。书法与篆刻相辅相成,正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治印者具备扎实的书法基础,能更好地理解篆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在篆刻中,印文的设计和排列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原则在书法中同样适用。治印者通过学习书法,可更好地理解篆刻中的线条、构图、布局等技巧,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书法是一门艺术,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治印者通过学习书法,感受汉字的美感,可更好地理解篆刻中的美学特点和精神内涵,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治印者学习书法,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治印者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此外,治印者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刀法和技巧,如平刀、切刀、冲刀等,长期练习,有助于提升书法线条的硬度。

日常艺术创作中,范海瑛习惯早准备,多治印,保持持续性创作。她认为日常持续性创作,可保持创作的黏性和手感,更容易出作品。治印者早做准备,在各类展览征稿时,就能立刻拿出作品,不打无准备之仗。得益于这个好习惯,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信息发布后,范海瑛有了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她挑选了几方以前创作好的印章,然后根据创作主题又新雕琢了几方印章。经过半个多月的雕琢,范海瑛创作的作品顺利入展。这是她的篆刻作品首次入选自治区级展览。

书法篆刻学习不能闭门造车,交流学习才是提升自身创作水准的正确途径。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篆刻,她经常翻阅《书法报》《书法导报》等相关报刊,通过网络学习书法篆刻知识。为了解外地的书法篆刻艺术,她先后前往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银川等地看展,乌海的书法展览,她更是一场不落。

学习篆刻多年,范海瑛认为篆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探索。“每次拿起刻刀对石头进行雕琢,我都感觉是在与古代先哲对话,也是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每一次雕琢,都是为石头注入生命力与灵魂。每次雕琢出新作品,我都特别开心,感觉神清气爽。”她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