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陪伴过大年: 看看读书达人们的春节书单

韩建慧

2025年02月06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几位返岗的读书达人就迫不及待地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春节书单。有了书香的陪伴,大伙儿的假期充实且有意义。

书单里推荐的好书都有点啥?读书达人们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受,也听他们说一说。

荐书一: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读书达人潘建凯腊月二十三就启程回湖北老家了。因为路上要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他特意到单位的图书馆里借了两本书,以便在路上打发时间。

“其中正好有一本是关于春节的,我第一眼就被它火红的封皮吸引住了,翻看内容,图片精美、内容简洁,想着读起来轻松,就揣进包里了。结果看的时候才发现,这简直是一本春节百科全书,作者以一年的轮回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作为中国节俗中最重要节点的春节,讲述了春节在其三千多年历史中的演变历程,完整再现了传统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过年历程,读完后我对春节这个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

潘建凯提到的这本书,是民俗专家萧放的作品。因为觉得内容精彩,他特意又网购了一本,送给正在读初中的侄女作为新年礼物。“我非常认可书中表达的观点,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这本书让读者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愿望、伦理和信仰,在我看来,它是介绍春节这个民俗节日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他说。

荐书二:

《财神道》

正月初五要迎财神,读书达人刘冰说,自己要用阅读“迎财神”。刘冰正在读的一本书名为《财神道》,这是一本介绍“财神”原型的民俗小传。

刘冰告诉记者,买这本书的时候,原本以为是一本神话小说,看了才知道,这本书中没有“神”,只有“人”,与其说讲的是财神的故事,不如说是让读者学习财神们所展现出的做人的道理。

刘冰引用了书封上的一句话作为推荐语:“如果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哪位神仙是从古至今都被万众一心真心爱戴的,那么非财神莫属。就像过年吉祥话里排名第一的,一定是‘恭喜发财’这四个字。基于这种朴素而美好的民族情感,先民们积极乐观地塑造了一个司掌财运的神仙。”

的确,有关财神的起源颇为繁杂,众说纷纭。因为财神不止一位,而是一个群体,每一位的来历各不相同。在众多的财神中,最受欢迎、香火最旺的当属范蠡、比干、关羽、赵公明这四位。这本书就是以小传的形式,为读者厘清财神原型人物的生平以及财神文化的源流,从历史视角去解读我们津津乐道的传统文化主题,引领读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积极乐观、奋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荐书三:

《闲话中国年》

读书达人王晓敏是一位中学老师,她说,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因此,她布置给孩子们的假期作业,就是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思路,她自己也购买了许多书籍,补习春节的知识,其中就有一本《闲话中国年》。

“这本书虽然读起来轻松,但内容却真不少,全书近三十万字,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中国传统的春节,即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来年的二月初二,在这五十余天的喜庆日子里,每一天都蕴含着的那些有趣的民俗、掌故和传奇,是很适合作为青少年们了解传统节日的读本的。”王晓敏说。

在王晓敏看来,青少年们很有必要多读一读类似的书籍。“因为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情感的寄托。读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一条充满烟火气与文化韵味的时空隧道,穿梭于历史长河,与古人一同守岁,一同贴春联,一同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更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年’这一文化符号背后深厚底蕴的探索之门。”她说,“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书中对年味的探讨。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似乎变得越来越淡。然而,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过年场景,让我重新审视了年味的本质。它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程度,而在于那份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式和真挚的情感来营造出浓厚的年味。”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