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2月07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张楚研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近年来,我市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和推动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幸福”养老为主题,以“书法”文化为特色,以“智慧”养老为统领,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打造了“颐养乌海”城市养老服务品牌,建立起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求必帮的服务模式,逐渐形成多层次、可持续、高联动的城市智慧养老体系。
适老化改造
改到老人心坎里
“大爷大娘,我们今天过来看看给你们安装的适老化设施使用得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做个调整。”近日,市智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负责人王建新带领工作人员入户回访2024年接受适老化改造的老人。
他们首先来到海勃湾区林荫街道低保户张来福、马兰女家。工作人员为他们察看适老化设施运行情况,还现场帮助马兰女调节了四脚手杖的把手方向,让她拄起来更舒适。
71岁的张来福听力三级残疾,70岁的马兰女肢体三级残疾,且两人都患有慢病。2024年,他们家接受了适老化改造,安装了感应小夜灯、厨房防滑地垫、燃气探测器、洗澡辅具、浴室防滑垫,配备了四脚手杖、鞋凳、生命体征监控等设施。“这些设施都是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我家布局需求后给我们推荐,最终由我们自己选择安装的,这些东西特别实用。我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拄着这个四脚手杖,我走路能用上力,而且很稳当。我们两口子血压都不太稳定,血压计每天都得使用,其他物品也都特别实用,我们做饭、洗澡安全性比以前高很多。”马兰女说。
了解完张来福、马兰女家的情况后,工作人员又来到林荫街道另一低保户杜金、王先女家走访。
66岁的杜金患有胃癌,先后在多地住院治疗,65岁的王先女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行动不便。这次改造为他们安装了拼接浴室防滑垫、厨房地垫、洗澡辅具,配备了血压计、体温计等设施。“这些东西太好用了,我俩身体状况都不太好,安装上这些适老化设施我们在家生活更方便、安全了。现在政策真是太好了,不但解决了我们的生活难题,还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太幸福了。”王先女说。
据了解,为准确了解不同老人实际居家环境、养老服务设施需求等情况,市民政局在开展改造工作前,组织各区民政局、镇(街道)等走访全市困难老年人,为老人讲解适老化改造政策、确定房屋产权、询问改造意愿、做出全面评估等,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根据“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我市为生活可自理老人配备防走失手环、轮椅,铺设防滑地垫,增设淋浴扶手、马桶扶手支架等设施;为失能老人配备坐便椅、轮椅、防压疮气垫、护理床、一键呼叫装置、智能监控等设备,所配备的智能化电子设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与智慧信息服务系统连接,24小时远程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和行为活动状态,实现呼叫应答、预警提示及应急处置等为老服务功能。
我市还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通过留存电话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家庭逐户进行电话回访,做好为老服务跟踪落实,了解老人对适老化改造的满意情况,据统计老人满意度达90%以上。同时,民政部门聘请第三方审计对已完成的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检查改造质量,对存在的短板不足进行补充完善,全力保障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2610户,2024年顺利完成自定800户改造任务,基本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九类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覆盖。
智慧养老平台
24小时贴身服务
除了为老年人做适老化改造,我市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创新探索,构建了“1+3+N”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了乌海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信息采集、服务响应、调度指挥、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与推广。
近日,在市智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回访预约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您好,请问是李翠玲老人吗?您前几天预约了上门服务,我们今天做一个回访,服务人员上门了吗?您预约的康复理疗、油烟机清理完成了吗?慰问品给您了吗?都给了。那么您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吗?很满意。谢谢您的配合,祝您生活愉快。”
指挥中心有一整面装有液晶显示屏的墙壁,上面展示的是乌海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等。通过相关平台可以看到政府购买服务的分布情况、部分接受适老化改造老年人的生命体征情况、老人生命体征异常报警处理等信息。“我们这边属于三级响应人,主要负责监管,通过平台共享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判断异常、鉴别风险趋势等,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如老人紧急呼叫,家属、服务人员、社区、区级服务平台未及时响应,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离老人最近的救护人员赶往现场,同时通知家属及相关人员。目前,除了系统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外,我们中心也有人24小时值守,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解决老年人遇到的问题。”王建新说。
该中心运用“互联网+”的建设思路,打造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圈,把老人、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信息平台包含20个子系统,其中有智慧养老平台门户网站、呼叫中心话务系统、智慧健康养老移动端、养老服务组织管理系统、养老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养老护理微课培训、智慧养老助餐系统、平台业务数据对接、智慧养老物联设备对接管理系统、大数据挖掘分析、智慧养老“e卡通”、养老服务监管系统等。对外建立养老服务网,为家属提供移动App、服务评价、视频互动、智慧物联等服务。对内通过信息技术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紧密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打造成为示范性养老服务大平台。
目前,我市按照“1+3+N”养老模式在智慧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依托市级养老指挥调度中心,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助老管理员和加盟服务商,提供日托、短期托、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实体援助服务和定制生活照料服务,对服务对象做到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求必帮,逐渐形成多层次、可持续、高联动的城市智慧养老体系。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的重要实践。接下来,我市民政部门将继续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积极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智慧相结合的“六级六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经济、更优质、更便捷的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