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爽
2025年02月07日
两小儿对弈。(张文杰 摄)
视频拜年欢乐不减。(张靖爽 摄)
欣赏书法佳作,过文化年。(张靖爽 摄)
体验书法创作。(张靖爽 摄)
博物馆里的“非遗年”。 (张芮 摄)
张灯结彩贺新春。 (张靖爽 摄)
过年看电影正在成为“新年俗”。(张文杰 摄)
红红火火过大年,金蛇祥瑞迎新春。在春节这一喜庆美好的时刻,无论是携家人走进影院看一场精彩绝伦的电影,还是到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接受书法绘画艺术的熏陶,抑或是在图书馆里与先贤对话、在灯展中静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辉煌,都能让人们品味到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夜,辞旧迎新时,最美团圆日。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尽管各地的春节民俗不尽相同,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和顺的祈盼却是相同的。无论是年前走进超市置办年货、选购窗花,还是除夕在家中做上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抑或是在夜幕降临后与亲朋好友一起赏花灯、点旺火,这些春节民俗,都寄托着人们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每当夜色降临时,一串串、一盏盏彩灯照亮了城区的大街小巷,也点亮了春节的夜空。无论是道路两旁流光溢彩的“流星灯”,还是市人民广场等处摆放的大型彩灯,都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合影留念。“太梦幻了,太震撼了!”郝俊义一家在市人民广场欣赏花灯时说道,“一盏盏寓意美好的彩灯让我们一家五口流连忘返,真的太美了。”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在队里点一炉旺火,希望兄弟们来年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乌海市消防救援支队滨河站消防员刘齐鹏告诉记者,今年也不例外,他和同事们早早架起炉火,满心期待着23时一起点亮旺火,欢欢喜喜过大年。
正月初一,拜年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活动。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自汉代便有记载,时至今日,人们的拜年方式日益多元:视频拜年、互发电子贺卡等网络送祝福的方式让年味更具质感;集五福、抢红包等新玩法为传统节日带来了更多新鲜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上,人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年夜饭,既让年味弥漫,也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幸福味道。“现在家里吃年夜饭的情景就是长辈们说说笑笑,子孙们拿着手机抢红包,然后一起分享喜悦,这样的春节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更为热闹。”家住海勃湾区滨河领域小区的毕佳璐说。
红红火火的电影“春节档”,让年味儿徜徉在银幕里。海勃湾区新华大街某影城的工作人员王悦已在影院连续过了3个春节,她亲眼见证了一年更比一年火爆的“春节档”。“虽然春节期间工作量大,但看到这么多观众可以开开心心地享受电影时光,我心里也特别开心。”王悦说。
正月初一,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影城看到,售票处、自助取票机前以及检票口处都排起了长队。市民樊荣和闺蜜抱怨道:“今年的电影票也太难买了。”樊荣从手机上打开网上购票界面说:“你看今天下午6点以前的这几部电影都没有好座位,只剩一些边边角角的位置,而且还没有连座。”
“《红海行动》2018年大年初一上映后,堪称中国实战军事动作大片的‘天花板’,也让中国现代海军的形象和战斗力通过大银幕展现在世界面前。听说今年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是《红海行动》的续集,我和朋友提前买好了预售票,就等着今天来看。”市民张宇说,“影片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这部‘走向深蓝’的影片正是中国梦的体现,看完让人热血沸腾,无比自豪。”
春节期间,田浩然和同学们也多次走进电影院。“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都特别吸引人,我们已经看了2部,今天准备看《哪吒之魔童闹海》,也感受一下人们口中的‘国漫崛起’。”田浩然告诉记者,春节档的票特别紧张,他们只有提前购票或是选购时间段不太好的场次,才能选到好座位。
海勃湾区人民路某影城的工作人员张鑫表示,随着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文化需求的提升,春节期间看电影已成为不少市民的“刚需”。“今年春节档,多部影片于节前就开启预售模式,假期期间几乎场场爆满。”张鑫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多部影片上座率较高,开启了“合家欢”的观影新模式。
瑞蛇献福,文化升腾。春节期间,我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坚持春节“不打烊”,推出“翰墨韵香迎新春 妙剪年画送祥瑞”2025年乌海市春联、剪纸、年画作品展供市民欣赏。市民武彤带着孩子、陪着父母,一同参观展览。“这馆里的展览我们挨个看了一遍,最喜欢的就是年画、剪纸展。这些作品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又融入了民间手工技艺,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武彤说,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过春节,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新春礼物。
与此同时,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乌海博物馆、乌海市图书馆还在节日期间推出多项线上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过一个充实的文化年。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年年有新岁,岁岁有新春。在浓郁的年味儿里,人们的幸福感升腾而起。这个春节,因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过得更加精彩。(张靖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