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更有温度 民心更添温暖

——2024年我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王超

2025年02月10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王超

率先在自治区实现社会救助标准城乡统筹一体化;率先在自治区启用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全市推行无纸化办公;率先实现社会救助全市通办,异地居住群众在暂住地即可进行申请;率先在自治区探索构建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的“货币+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服务类救助”入选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获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城市;获批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

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适老化改造基本全覆盖;累计建成118个助餐点和惠民养老餐厅;

……

一项项成绩、一件件实事,见证了民生温度。

2024年,我市民政部门推出一项项暖心之举,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擦亮民政工作为民服务底色,交出了一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织密保障网 提升幸福感

“多亏了民政部门的帮助,不但给发放了临时救助金,还帮助我们对接医保部门申请了医疗救助。”近日,海勃湾区居民苏强的家属激动地说。

2024年,苏强因突发交通事故,伤势严重,医疗费支出较大,远远超出家庭负担能力。面对生活重压,苏强一家一时手足无措。所幸的是,海勃湾区民政部门在收集疑点数据时,发现了苏强的情况并核实后,主动介入,给予苏强1.2万元临时救助金并将其救助需求推送至医保部门,解决一家人的烦心事。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新年。”近日,海勃湾区大庆社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童童(化名)对入户走访的市民政局叔叔、阿姨们说。今年10岁的童童,是市民政局经过走访调查,确认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春节期间,童童收到了民政部门发放的一系列新春礼包。2024年国庆期间,他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市民政局为包括其在内的82名农区留守儿童、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购买了儿童综合保险。

2024年,我市民政部门坚持“扩围、提质、增效、惠民”原则,以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为重点,强化兜底保障能力建设,全年帮扶困难群众8.8万人次,让每个身处困难的人都能及时得到救助。

持续提升救助水平。深入推动“温暖工程”落地落实,完善救助标准稳定增长机制,我市低保标准达到903元/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0.7元,低保、特困等救助标准均居自治区前三位。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制定印发了《乌海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救助范围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延伸。加大困难群众精准识别和主动发现力度,累计纳入监测范围10881人,最低生活保障6883人、特困供养383人,临时救助173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317.176万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创新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以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为契机,率先在自治区构建“货币+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创新打造“链接资源、确定范围、明确内容、开展服务、建立档案、监督评价”六步工作法,服务困难群众超2.1万人次,“服务类救助”荣获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启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摸排困境、流动儿童4314人,帮助73名困境儿童结对爱心阿姨,健全困境儿童监护回访机制,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累计为81名困境儿童发放补贴160.7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至每人每年1500元,增幅25%。常态化开展流浪乞讨人员街头救助专项行动,累计救助临时遇困人员126人次,特殊困难群体得到更好保障。

打好组合拳 护航“夕阳红”

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王焦梅老人经常和老朋友相约来此,度过闲暇时光。在乌达区富强佳苑小区的惠民餐厅,牛向东老人花了10元便解决一餐热饭,“离家近、花样多、味道好、还实惠,现在小区的老人每天都组团来。”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如今,无论在我市城区还是农区,都能与老人们真心实意地点赞相逢。

2024年,我市民政部门聚焦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深入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四项工程,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智慧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晚年更幸福。

市民政部门全力打造市级、区级、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六级”全域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周边有站点、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床边有照护、手边有响应、耳边有欢声的“六边”居家社区养老一体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同时,我市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适老化改造基本全覆盖,累计完成适老化改造2610户,适老化改造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在全市83个社区(村)建立118个助餐点和惠民养老餐厅,形成了半径1公里的“餐饮企业+中心厨房+助餐点+惠民养老餐厅”一体化助餐服务网络,引入“机器人大厨”、助餐一体机等智慧助餐设备,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丰富多元的助餐服务。

时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正因改革的纵深推进而逐一在我市成为现实。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