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

系好“三粒扣子” 夯实立德树人之基

段维娜

2025年02月10日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年来,海南区紧紧围绕展现“北疆文化”魅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这一核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好“三粒扣子”打造“北疆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深植厚培北疆儿女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系好“信念扣”

海南区以“北疆未来”为圆心,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

依托重要时间节点,海南区积极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筑梦祖国北疆”“国旗下成长”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实施“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在各中小学校建立“石榴籽”讲堂7个、石榴籽社团131个,在各幼儿园打造民族团结故事长廊、博雅课程基地等60多个,开展故事会、读书会、“小蒙古马”争章等活动,让各族学生切身感知到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举办“一脉相承铸北疆文化 万家陶冶展书香魅力”乌海市海南区、银川市兴庆区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等,以文化认同熔铸青少年国家认同。

传播主流价值导向

系好“认知扣”

海南区以“北疆未来”为抓手,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推动“北疆文化”品牌更具思想深度和实践广度。

2024年,海南区积极开展“北疆未来 寄语未来”“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等主题活动,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关于蒙古马精神的系列思政课程,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搭配别开生面的讲述,让“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深深印刻在各族学生心中;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内容融入“行走的知识”“日行一善”等研学活动,组织各族学生走进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万亩滩村农耕文化陈列馆、黄河西行客栈等场馆景点,让其亲身了解和体验海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同时,创新宣传方式,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草原书屋、电子显示屏、灯杆道旗等阵地载体,通过“为小”文明实践活动、公益广告宣传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传播亲和力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浓厚氛围;加强未检专业化建设,为19个村(社区)配备法治副主任,在各中小学校设置法治副校长,区人民检察院“小苔未检”工作室有序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常态化做好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内容包括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校园欺凌和性侵害、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青少年抑郁症知识科普等内容,帮助各族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增强规则意识。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系好“根脉扣”

海南区以“北疆未来+传统文化教育”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北疆文化”的符号表达和情感共鸣。

海南区各中小学校针对性推出“基本课程+素养课程”的“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打造京剧、国画、古筝等特色文化社团;以“北疆未来+非遗教育”为切入点,组织“非遗剪纸润童心”“探秘黄河文化 传承非遗瑰宝”等活动,让各族学生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汲取中国传统劳动智慧、艺术美学;深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围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等主题,组织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等实践活动,为农区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利用我市“书法之城”优质资源,各中小学校开设高品质书法课,举办书法大赛、书画个人秀场、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通过书法长廊、书法墙等形式展示书法名家、老师、学生作品,赓续北疆文脉,让其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海南区通过系好“三粒扣子”,以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信念、以主流价值导向引领认知、以传统文化教育夯实根脉,打造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通过系列活动增强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凝练出北方海南“北疆文化”的独特品质。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