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繁花为人民绽放

——乌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24年工作综述

张丽阳

2025年02月10日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张丽阳

2024年,乌达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文“联”人,以艺“兴”文,主动融入自治区“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举办了主题突出、影响深远的系列文艺活动,创作了色彩斑斓、温润人心的文艺佳作,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吸纳与文艺密切相关的新质力量,增强优质文艺作品和服务的有效精准供给,努力营造新型文艺形态,为这座绚丽多姿的边疆城市注入了文艺力量。

推陈出新

讲好乌达故事

乌达区文联广泛聚焦乌达地区黄河文化、矿山文化、农耕文化,择取最能代表乌达发展和乌达精神的题材,深入挖掘地区地域特色,打造一系列优质文艺品牌活动,创作推出了更多辉映时代光彩的精品力作,用情用力讲好乌达故事。

去年年初,乌达区推出“黄河这边”系列主题创作策划,完成“黄河这边”微缩景观模型作品、《一马当先》黄河泥娃主题系列作品。截至目前,共创作出符合乌达本土特色的“黄河泥娃”系列精品百余件。同时,“黄河泥娃”作品《撸起袖子加油干》系列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推出的文创产品“泥娃定制印章”“泥娃冰箱贴”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此外,以“黄河泥娃”为原型的舞蹈作品《黄河泥娃》获得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一等奖。

乌达区举办矿区文化书画展及矿区历史记忆座谈会,以“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等珍贵历史记忆为背景,创作出22件大幅画作,突出展现几代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戈壁和沙漠中建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拼搏进取精神,充分展现了时代进步、发展变迁、城市变化,真正用文化力量赋能城市发展。

此外,乌达区利用线上平台展播文艺作品,推出反映社会生活、彰显时代精神的诗歌、书画、摄影等各类文艺作品180余件,融合传统文化、提倡精耕细作的剪纸、皮画、漆扇、石雕等90余件,同时举办“名山大川”“传承经典,描绘乡情”等线下主题文艺作品展12场,累计展出美术作品110余幅。

形式多样

开展文艺活动

乌达区举办了和谐欢歌百姓春晚,充分展现了人民生活的和谐富足,热情讴歌美好生活,同时推出“国潮非遗、龙光焕发”非遗黄河泥娃系列年画,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并被“学习强国”选用刊播,累计点击量1万余次。此外,乌达区还组织文艺家协会走进社区、公园、景区等开展了60余场“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健康你我他”“建功新时代、民歌颂北疆”“乡音袅袅、歌声嘹亮”文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展演。

乌达区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邀请国家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位名家来现场创作指导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开展10余场青年夜校——黄河泥塑公益课堂活动。

发挥优势

提高地区文化传播力

乌达区充分发挥“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赵恩民泥塑乌达工作室”“泥趣——乌达黄河文化传播工作室”的传播优势,建立与黄河沿线河南等地的交流机制,加入黄河文化建设联盟,开展研学,扩大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截至目前,“泥趣——乌达黄河文化传播工作室”共组织接待观摩交流、拍摄宣传60余场,并被确定为乌海市“精品网红非遗路线”参观点之一。

同时,乌达区统筹完善文艺人才发展布局,合理运用多种培养方式,在加强名家大师、领军人才、基层文艺人才、“文艺两新”人才培养上取得实效。

新的一年,乌达区文联将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精神旗帜,围绕中心大局,专注文艺发展,深化改革创新,让文艺繁花为人民绽放,为乌达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