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扬帆 新质启航

王江宇

2025年02月11日

本报记者 王江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环环相扣。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

新春伊始,走进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巡检员正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反应釜和各类仪表,及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在智能仓库内,智能叉车正穿行其间,将成品搬运码放整齐。

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首个落户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研发企业。自2016年投产以来,该企业深耕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开发企业技术基因,提升产品创新力,采用先进的“三合一”反应技术和催化剂激活套用技术,其产品药用适应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喹诺酮类原料药及中间体、降血糖血脂原料药及中间体等产品,主要销往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吃过科研的苦,才能尝到创新的甜。多年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前不久闭幕的自治区和我市两会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科技部门要深入抓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根本动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史国辉说。

史国辉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23%的刚性增长机制,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继续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重点产业短板,启动新能源、生物可降解材料、精细化工“突围”新点位,加快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持续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加大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培育重点产业的重点实验室,深化京蒙科技合作,建设一批双向科创飞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好“蒙科聚”平台枢纽作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亿元;落实“英才兴蒙”工程,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好《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自治区“1+7”科技政策落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