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飞
2025年02月11日
本报讯 (记者黄建飞) 近年来,乌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领域挖掘、全方位培育矛盾纠纷调处力量,助力平安乌达建设。
以选人育人为关键,建成全域覆盖的调解队伍。乌达区分层级吸纳各类调解力量,区级层面将“公检法司”及信访、工会、妇联等部门的退休干部编入调解专家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广泛吸纳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乡贤等,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探索导师帮带机制,推动调解力量梯队化建设,采取业务教学“听”、以案说法“讲”、基层一线“练”等方式,助力年轻调解员成长。
以体制机制为支撑,完善高效协同的调解体系。乌达区实行村(社区)首调、镇(街道)会调、区级联调的三级矛盾“过滤模式”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专家接单的业务分派模式,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枢纽,按照矛盾类型和复杂程度,使用多层级、多部门、多领域的“6070”解纷资源。建立逐案回访、随机抽访的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在纠纷调解达成协议后,做好跟踪服务,确保纠纷真正做到实质性化解。
以“事心双解”为目标,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乌达区选派“6070”调解员加入“老奶奶帮帮团”“邻里理事长”等调解队伍,开展日常巡查走访,按照日清日结要求,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调处矛盾纠纷,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打造“宁姨调解室”“老付工作室”等品牌调解工作室,将优质调解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开展心理疏导、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