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乌海湖 品味黄河鱼

陈佳男

2025年02月12日

■新春走基层 我在一线

本报记者 陈佳男

2月8日,顶着猎猎寒风,张磊敲开结冰的河面,拉起前一天撒下的渔网,上百斤黄河鱼跃出水面。黄河鲤鱼、鲶鱼、红眼、白条都是食客最爱的佳肴。

“才起了一网,就有这么多的收获,今天的食客有口福了!”装箱、上车,张磊手上动作不停,他要抓紧时间把鱼送回店里、下锅烹饪,今天就要摆上餐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富余、剩余和财富。春节期间,不少乌海人团聚时都喜欢点上一道黄河鱼,在品味家乡美味的同时收获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

张磊16岁拜师学厨,21岁开店,如今的他在海勃湾区开店整整15年了,他家主打的“鲜捕现做”特色菜,不仅为他的店赢得了食客的眷顾,还让他在网上小火了一把。

“做鱼最考验食材的好坏,现在黄河水质好,鱼的肉质也好,怎么做都好吃。”为了追求一口鲜,十几年前,张磊就自己打鱼自己烹饪,既当渔夫又当厨师。

“一道鱼,不同的做法就有不同的滋味,我现在掌握了40多种做法,前几天我刚从安徽回来,专程去学烤鱼了。”在做鱼方面,张磊有着不懈的追求。为了精进手艺,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研究学习各菜系烹饪鱼类的技法,让食客常吃常新。

一进店里,张磊迫不及待起锅上灶,辣椒、蒜片等调味料接连下锅,熬汁、放鱼、收汁、下辅料,肥嫩的鱼肉随着大铁锅里汤汁翻滚轻颤,浓浓的香气在厨房弥漫开来。

在一盘盘美味的黄河鱼里,满是乌海人对家乡的热爱、对黄河哺育之情的感激。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