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2月14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张楚研
一份工资,不仅是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家庭生活的坚实支柱,维系着无数家庭的希望。近年来,我市劳动监察部门多点发力、深挖潜力、形成合力,以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直击欠薪“顽疾”,用心化解群众的烦“薪”事。2024年,我市通过线上、线下累计受理各类欠薪投诉6498件,动态结案率100%,为3672人追回拖欠工资4912万元。
多点发力
“薪”事放心上
“我们出来挣点钱不容易,还遇到拖欠工资的问题,这可怎么办,希望你们帮帮忙,把我们的工资要回来。”2024年,一名工人找到乌达区人社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希望解决欠薪问题。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查,发现施工单位将项目承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导致16名工人29万余元的工资被拖欠。
了解情况后,执法大队向施工单位送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公司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然而,该公司逾期未拨付。限期一到,执法大队果断对该公司下达《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20000元。最终,工人们的工资得到全额支付。
市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坚持多点发力,同步推进各类行动。扎实开展贯穿全年的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治理,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措施,定期调度各成员单位落实情况,全力推动“治欠”向“防欠”转变。持续开展“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监察执法行动,协同推进“安薪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矿山企业劳务派遣用工违法问题集中排查等行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全市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发现问题,紧盯整改。
2024年,我市共监察用工企业480户次,涉及职工4.92万人。全力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行动开展以来,立案查处及协调解决案件68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78份、行政处理决定16份,为628人追发工资672.098万元。针对拖欠工人工资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指令644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8份,移交法院判决25件。同时,组织专人对2024年以来全口径案件进行电话回访,限时办结未完全解决线索,做到“案结事了”。
畅通渠道
“薪”事不发愁
“本人宋某某,于2024年8月至10月在海南区某项目受雇于一家公司从事铆工安装工作,其中9月至10月份工资被拒绝支付,共计15084元,有工作证及现场负责人考勤表为证,公司负责人不予解决,请求帮助。”这是2024年12月29日上传到乌海市劳动维权直通车的投诉。一天后,海南区人社局劳动保障服务维权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咨询宋先生时,他表示欠薪已经全部收到。
“正常的立案流程是5日内立案,60日内处理。但我们现在都是收到线索后立即与相关企业沟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劳动者拿到工资。针对拒不配合企业,我们会根据相关流程受理立案。这种方式能够减少劳动者维权的时间成本,更加人性化。”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局工作人员孙亚娟说。
乌海市劳动维权直通车是我市2023年启用的线上劳动维权平台,该平台设有两个投诉举报入口。劳动者通过微信进入小程序,可对用人单位欠工资、欠社保、未签劳动合同以及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投诉举报;用人单位可投诉给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的失信人员。“我们上线的劳动维权平台,比自治区的要求早了一年。”孙亚娟说。
近年来,我市持续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在乌海市劳动维权直通车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乌海人社“四不”问题反映平台,开设“领不到薪”问题反映板块,安排专人跟踪进度,认真核查处置,及时告知反馈。2024年,市劳动维权直通车平台共受理投诉207件,“四不”问题反映平台受理12件,均已全部办结。此外,传统维权方式如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内蒙古欠薪线索反映平台、12345电话投诉以及线下投诉等渠道依旧畅通。
源头治理
当好护“薪”人
“喂,是某公司吗?我是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局工作人员,我们从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看到,你们公司这个月的工资还未发放,你们需要尽快发放工资并上传凭证。”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局工作人员徐永乐在电话中督促这家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是源头治理欠薪问题的重要手段。“现在,企业在项目立项时要到预警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建立档案,每月发放工人工资后都需要上传凭证,如逾期未发放则会出现预警标识,我们会第一时间督促企业发放工资。运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了我们的监管效率,从源头上避免了很多工资发放问题。”徐永乐说。
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双驻双查”,人社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包人包项目按月到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联合驻查,既查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又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2024年,共开展“双驻双查”7轮,检查在建项目292个次,涉及劳动者1.5万余人,全市住房、道路、水利等46个在建项目及停工项目的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户等各项制度均全部落实。坚持用好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将工程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出现预警,第一时间督促整改。举办全市劳动监察业务、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劳资专管员暨金融机构业务员等培训班,提升相关工作业务水平。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讲政策、解民忧”主题宣讲、“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民族政策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各类活动,深入社区、商户、建筑施工工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劳动者面对面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政策。
“现在,企业的用工制度越来越规范,从用工开始就尽量避免欠薪问题发生。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在遇到欠薪时能及时收集证据,进行投诉举报。”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局负责人贺波说,“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开展根治欠薪源头治理行动,实现从‘治欠’到‘防欠’的转变,保障劳动者能够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