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研
2025年02月14日
■短 评
◇ 张楚研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辛苦打拼一年,打工人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背起行囊,怀揣着用汗水换来的工钱,返乡与家人团聚。穿梭街巷的外卖员、脚手架上的建筑工、忙前忙后的服务员……让他们顺利拿到工钱,荷包满满、喜气洋洋地踏上回家之路,这是党和政府一直牵挂的大事。
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近年来,欠薪问题仍时有发生,欠薪问题表面是劳资纠纷,实际涵盖了用工制度、市场秩序、管理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必须依靠多部门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治理。
根治欠薪,要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防治。强化制度执行力,把每一项举措都部署得更周密,把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压实到位,消除盲区、不留死角,确保劳动者维权有渠道、诉求有回应。全面畅通维权渠道,利用好线上线下的维权资源,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方式。同时,引导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面对权益侵害勇于说“不”。
整治欠薪工作,既要依法严惩恶意欠薪者,也要注重推动矛盾实质化解。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工作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最终结果导向“劳动者足额拿到工资”。
解决好欠薪问题,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加强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确保劳动者工资得到及时、足额发放。切实加强全过程监管,推动欠薪治理从“清欠”向“防欠”转变,发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作用,加强人社、金融等部门相关数据联通,提高欠薪治理效能。要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强化“不敢欠”的震慑效应。一些企业无故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甚至采取恶意注销方式企图“金蝉脱壳”逃避责任,对于这种恶意欠薪的行为,须依法严惩重罚。
保障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应出台更多具有制度性、长效性的举措,进一步提高欠薪治理效能,从源头上保障工资支付,真正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劳动者安“薪”无忧。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