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外贸破茧记”系列报道之三

共进之舟:政企携手领航乌海外贸新征程

陈佳男

2025年02月17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陈佳男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价格大幅下降、海运费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全市外贸增速受到极大束缚,外贸发展明显放缓,2024年上半年外贸增速曾降至-72.32%。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市政府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精准施策,为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政企携手积极破解各项不利因素叠加造成的外贸困局,完成“扭负为正”的华丽转身,奏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华丽乐章。

日前,记者赴天津港海运口岸采访,首站来到了天津港物捷三海铁堆场,这里是乌海企业出口的化工产品通过铁路运输进入天津港口岸的第一站。

“这个堆场是天津港口岸最主要的海铁混装基地,乌海的货物来到这里以后,集装箱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优先进入码头,我们会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恒说。货物在堆场停留的时间短、进入码头的速度快,意味着仓储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外贸优势。

“2024年9月,我们在乌海地区成立了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很多港口的优惠政策、口岸的服务模式以及规定,我们能通过服务中心提前告知乌海客户,方便客户安排贸易计划。”王恒向记者介绍。

从观景台俯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高效的“岸桥”精准地在作业船边移动,灵活的“场桥”在集装箱堆场中穿梭自如,风电设备则持续稳定地运行,为这座码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我们会采取一站式、高效率的优质服务,保证客户的商品在港口出运方面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王恒说。

危险化学品是乌海最主要的外贸产品门类。这类货物进入口岸,还需要按规定进行商检、申报、备案等流程。近年来,乌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合作,将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纳入战略合作伙伴。

乌海外贸发展的“帮手”越来越多,天津优信宏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是乌海来的朋友,我们都会热情接待。”该公司负责人晏国涛说。在他位于天津市区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做好国际物流港口服务,助力乌海BDO外贸发展”的红色横幅。

有了这些“好帮手”,两地开展合作更加顺理成章、得心应手。2024年下半年,天津、乌海两地商务部门积极商洽,为乌海企业对外贸易争取更多优惠“福利”,破解运费上涨困境。

“针对危险化学品板块,我们为乌海的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的政策,在物流成本方面最高降幅可达30%。”天津物泽物流有限公司(天津港危化板块)董事长王志伟说。

在“总部外贸回流”、产业转型赋能、口岸合作顺畅等有利因素的加持下,我市外贸增速成功“扭负为正”,从-72.32%增长至2.4%。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外贸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超亿元。我们将继续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分类指导,出台惠企政策,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商务局口岸管理科副科长马文慧说。

“扭负为正”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一次次走企业、一趟趟跑口岸,全力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时效、降低运输成本、便利进出口业务的奋进姿态;是政企携手、上下一心、内外联动,破解各项不利因素的坚定决心。2024年以来,我市在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口岸+腹地经济”联动模式逐步成型。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出台惠企政策,重点推动二手车出口破零、县域外经贸破零增量示范区、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申报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作用,为企业降本增效、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构建政企携手共进的外贸新格局,带动全市外贸稳定向好发展。”市商务局副局长马三林说。

记者手记:面对国际外贸的重重挑战,我市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本土企业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放创新的思路,危中寻机,困中破局,闯出了一条外贸“破茧”之路。平台搭好、口岸畅通,扬起对外开放的风帆,吹响出海的号角,前方是蓝图亦是坦途。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