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慧/文 齐艳芳/绘图
2025年02月20日
本报记者 韩建慧/文 齐艳芳/绘图
当代年轻人似乎越来越重视“情绪价值”。工作要情绪价值,学习要情绪价值,旅行要情绪价值,购物要情绪价值,就连谈恋爱,最大的标准也是对方能不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情绪价值”似乎成为衡量一切关系的重要标尺。
情绪价值究竟是啥?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视其为“刚需”?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人们怎样的情感需求和社交困境?记者也与您聊一聊这个话题。
现象:人人都在讲情绪价值
“找工作干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份工作中获得了情绪价值。”2月12日是元宵节,本应该是快乐祥和的日子,但王敏却觉得家里充满了“低气压”。
起因还是侄女的工作问题再度被长辈搬上了餐桌。侄女小薇是名“95后”,大学毕业已有几年时间,但至今没有找一份长辈眼中“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当一名“旅拍”摄影师,工作主要靠线上接单,常常需要出差,收入也不太稳定。
对此,长辈们颇不能理解,他们给小薇安排了很多,甚至愿意出钱出力帮她开一家实体店,但小薇并不领情,她觉得目前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都很好,满足温饱,也做了自己想做的工作,最起码很有情绪价值。
作为一名“85后”,王敏自觉和侄女之间没有代沟,所以她能理解小薇想要的情绪价值是什么,因为她自己也常常在生活中追求情绪价值。就比如前不久,她就和朋友自驾跑了一趟号称超市天花板的胖东来,就是为了近距离“瞻仰”一下人山人海的超市是什么样的。
无独有偶,受访者李璐清也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的关注点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变成了情绪价值。上班时想从工作中寻找情绪价值,旅行时也想从旅途中寻找情绪价值,日常生活中,她更是非常在意身边人是否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有一位发小与她相识近30年,本来彼此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因为对方常常向她倾诉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让她产生很强的抵触。“把我当垃圾桶,不能给我提供情绪价值,还影响我的情绪,我干吗还要跟她做朋友呢?”她说。
受访者李世豪则告诉记者,他最欣赏女友的地方,就是对方能提供高情绪价值:“她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经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很讲究生活的仪式感,对于我这样性格比较沉闷的人来说,有这样一位活泼的伴侣相伴,生活真的增色很多。”他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夏天,她突然告诉我晚上见面时一定要穿长袖长裤,我开始还不理解什么意思,见了面才知道,她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露营装备,带我去沙漠看星空。那天晚上,我们躺在乌海湖西岸的帐篷里,四周黑黢黢的,但星空真的很明亮,那是我不曾想象过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李世豪说,自己也在努力学做能给伴侣提供高情绪价值的人:“我虽然不擅长浪漫,但我擅长配合,所以我们两个很快就要结婚了,我觉得我们感情非常好。”
的确,打开微博、小红书等年轻人喜欢的社交App,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高情绪价值伴侣有多重要”“如何成为情绪价值提供者”等话题,年轻人也热衷于分享和讨论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掌握了情绪价值的密码,就能解锁幸福人生的钥匙。
提问:情绪价值究竟是个啥
情绪价值其实并非新鲜概念,心理学上将其定义为个体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但在年轻人的语境中,它似乎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是共情与理解,是陪伴与支持,是积极情绪的传递与消极情绪的消解。
李世豪就觉得,女友小丁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就来自恋人之间的甜蜜互动,他觉得自己时常能感受到女友带给他的惊喜,而他自己也愿意为这种惊喜买单,回报以更温柔的互动。
对此,小丁也很满意,她觉得彼此之间都是高情绪价值的人。“他性格很好,很愿意迁就我的天马行空,我们交往确实给对方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她说。
王敏也觉得,侄女小薇之所以在接近而立之年还任性地不找工作、不谈朋友,只欣赏旅途中的风景,正是因为这些为顾客旅拍的过程带给了她一种安慰。“她经常给我讲那些细微的小感动,比如她的客户在短短两天内就跟她的猫建立了很深刻的感情,回到上海后还经常给她寄猫罐头、猫砂、猫粮,自封为猫咪的干爹干妈,这让她觉得是很奇妙的缘分。”王敏说。
情绪价值究竟是啥?在很多受访者眼里,它可以是恋人间的甜蜜互动,朋友间的暖心安慰,也可以是陌生人间的善意微笑。情绪价值的核心,在于情感的流动与共鸣,在于让人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被珍视。
“我其实真的不在乎工作能挣多少钱。”在某广告公司当设计师的葛夕这样对记者说,“我们这家店加老板一共四个人,我们每天一起工作,中午一起做饭吃,不忙的时候老板还和我们一起逛街摸鱼。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你在工作中收获了几个新朋友,而不是新同事。”
与葛夕有类似感受的还有“95后”男生唐居。唐居是一位骑行爱好者,他最要好的朋友几乎都是骑行群里的。
“我们经常一起约着夜骑、爬山或者吃饭,大家来自不同行业,年龄经历也各不相同,但就是相处得很好,比如约饭的时候从来没人扫兴,只要有人提议,其他人就会热烈响应,费用也是AA,从来没人赖账,也没人觉得自己吃了亏。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的队伍只壮大不缩小,彼此之间像是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他说。
唐居觉得,自己在这个骑行群里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问一声有没有兄弟姐妹出去转转,总会有人积极响应,骑一阵子车,感受一下风扑在脸上的感觉,什么郁闷都一扫而光。”他说。
分析:为啥人人都想要情绪价值
前文提到的受访者小丁还是一位美妆达人。她就职的单位前身是一家教育机构,如今改做电商培训,连她在内,一共7名员工,且都是女性。
工作第四年,小丁是单位里仅存的每天上班化全妆的人。
“我男朋友李世豪经常开玩笑说,你化不化妆都很好看,我不介意你变丑。但我每天还是坚持化妆的。”小丁说。因为对她来说,化一个美美的妆出门,让自己以一个好气色迎接每一天,对工作和生活的焦虑是一种抚慰,能让她得到情绪价值。
这种情绪价值还可能用什么形式来体现?小丁说,她身边的朋友有的酷爱打游戏,有的喜欢“发疯文学”,还有的热衷拆盲盒、追星,尤其是追星族格外“疯狂”,只要有假期就会想去探班偶像,买偶像代言的商品,从不考虑价格。
但小丁觉得,这些无伤大雅,因为当代年轻人很多都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读书、就业、求职、情感,每个人心里都积压了很多的坏情绪。”她说,“追求情绪价值,其实就是一种疗愈,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修复和情绪管理。”
的确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孤独与焦虑。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未带来精神世界的充盈,反而加剧了情感需求的饥渴。
比如前文提到的小薇就很珍视与上海情侣的奇妙缘分,对方买了不少猫用品给她的爱宠“虎妞”,其实也是为了“投桃报李”。此前,小薇就因为对方和自己的爱猫“虎妞”投缘而大笔一挥,不但自掏腰包帮对方租车、租拍照场地,还加送了不少照片给对方,被姑姑王敏笑话做了“赔本生意”。
“不过我也理解她。茫茫人海之中,善良的人相遇,又碰撞出惊喜,这确实是一种缘分,有这种情绪价值加持,也怪不得她舍不得这份职业了。”王敏说。
诚然,情绪价值的兴起,或许正是对当下人际交往情感荒漠的一种回应。它代表着对深度连接的渴望,对情感支持的依赖,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在虚拟社交盛行的时代,情绪价值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人们渴望通过它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建立真实而有温度的关系。
讨论:如何能拥有良好的情绪价值
以前,京东商城曾发布过一项消费调研,其中指出,在商品交易中,除了产品品质、功能以外,有41.4%的消费者将“情绪价值”当作重要的购物决策因素,也有40.9%的消费者坦言愿意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付费。“毕竟什么都有可能贬值,但快乐是实打实的。”部分消费者认为。
买商品考虑情绪价值,人际交往更离不开情绪价值,也许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个体细微的情绪与感受能被细致地体会和照料,就是他们正在追求的交际模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交平台上,人人希望拥有能提供高情绪价值的伴侣或者朋友;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有一些受访者向记者表示:提供情绪价值其实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小丁就觉得,自己之所以和男友相处愉快,就是因为彼此都是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我确实在很多时候想法都很天马行空,但也需要一个真正懂我的人来包容我。否则我创造的可能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吧。”她说。
受访者唐居也认为,自己和骑行队的朋友们之所以相处那么愉快,大概率是因为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很擅于倾听。“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也会发牢骚,我观察过,很多时候,一个人吐苦水,他人不会乱插话或者瞎出主意,大多数人都是在倾听,诚心实意地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他说。
也有一些受访者表示,情绪价值固然好,但一味地追求也不对,“倘若在生活中处处追求情绪价值,总想向别人讨要情绪价值,而不会付出,时间久了也会让对方感到疲惫,反而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受访者葛夕说。
“所以说,想要随时让自己获得好的情绪价值,就要学会共情,给他人也提供情绪价值。”葛夕说,“情绪价值的创造必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最终构建起充满爱与理解的情感世界。”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