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担使命 培根铸魂育新人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段维娜

2025年02月24日

公益课堂上,孩子们与老师积极互动。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少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构筑多元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关爱保护,净化成长环境,深耕文明沃土,奋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

丰富德育载体

发挥思政育人作用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五大维度拓宽路径,抓好“拔节育穗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课程育人,上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我市严格实施德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明确小学重启蒙、初中强体验、高中明大德的一体化思政课程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部环节,形成系统的学校育人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聚焦文化育人,推动校园文化提能增效。我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进行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绿荫广场”“悦动广场”“书画长廊”等主题场所,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聚焦活动育人,抓实品牌活动示范引领。我市坚持“五育”融合,充分挖掘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的德育元素,组织实施“1+5”主题教育,“1”即广泛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5”即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培育时代新人工程”“品德铸魂工程”“石榴籽育人工程”5项工程,着力培养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聚焦实践育人,激活“第二课堂”强效磁场。我市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育人资源,开发实施“走遍乌海”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聚焦服务和保障五大任务、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5个成长主题,设计5条主线,精心绘制《乌海市学生实践地图册》,组织学生走进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把“三全育人”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

聚焦协同育人,健全家校社共育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市妇联、市民政局等11家单位联合印发《乌海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构建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强化教育服务,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以“家庭教育讲师团”“家长学院”家庭教育平台、专题讲座等方式,定期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推动形成市区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共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用活阵地资源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手工制作、书法练习、素质拓展……每逢寒暑假,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黄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是一派热闹景象:栩栩如生的剪纸工艺、翰墨飘香的书画美术……别具特色的公益课堂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

“假期孩子参加社区公益课堂,有志愿者照看,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还帮助我解决了上班带娃的大问题,安全又有保障。”黄河社区居民肖华说。

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黄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只是我市用活阵地资源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活动阵地,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资源,融合创新,凝聚力量,常态长效完善未成年人活动体制机制,让活动阵地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发挥所、站志愿者作用,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营造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我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利用寒暑假开展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教育讲座,增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小手拉大手”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

同时,借助社会爱心人士力量,帮扶困难留守儿童。我市相关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吸引辖区内爱心企业家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儿童,爱心人士积极响应,为困难留守儿童资助书籍、书包和文具等,并勉励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馈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我市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专业社工服务,利用政社联动,建立“社会+志愿者+专业社工”的服务模式,提高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使未成年人得到更加精准的保障、更多暖心的关爱、更加优化的环境,充分形成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健全保护机制

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以文明浸润童心,以礼德陪伴成长,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构筑“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学校主责、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社会共建”六方融合、协调联动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同心圆”。

我市各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机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制止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开展预防沉迷网络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同时,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进出校门人员查验登记等制度,开展全市校园餐饮保障行动,教育、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督导等各类检查,全力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管理。

市扫黄打非办集中执法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护苗”专项行动,清查辖区内销售少儿出版物的经营场所,不定期对校园周边文具店、小商店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照销售教辅材料的行为,并结合全民阅读、世界读书日、知识产权日等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宣传和“绿书签”行动,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维度综合发力,推动建立多维一体的治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是在镇(街道)层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市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作为推动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的重要一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协调推动。截至目前,全市2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部挂牌,形成区、镇(街道)及村(社区)未成年人三级保护网络共建共享新局面。

我市还积极开展“阳光成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全市第二届校园心理剧展演活动,通过舞台剧展示了中小学生勇敢表达、拒绝标签、预防欺凌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举办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宁夏等地的6位知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心理健康辅导站点、中小学教师等200余名骨干人员进行了培训。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呵护与关爱。我市将以昂扬奋斗之姿,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耕德育沃土,用阳光雨露浇灌出文明之花。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