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人民法院成立专业化法庭——

为企业解忧 助企业发展

张丽阳

2025年02月24日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我们企业为新项目工作人员出资进行专业培训,结果他培训后跳槽了!您看这事该怎么办?”

“这家企业拖欠我们工资,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要回来吗?”

“我们企业下半年钱款暂时付不了,两家企业无法达成一致,您看能给协调一下吗?”

……

2024年,乌达区人民法院成立自治区首家涉企民商事专业化法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今年2月19日记者采访时,看到不少企业和员工在该法庭内寻求帮助。

“我们法庭集中办理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实现集人民调解、财产保全、自助立案、远程互联网庭审、执前督促、矛盾纠纷预防等一体化、集约化诉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乌达高新区法庭庭长刘艳芳介绍,“目前已审结涉企纠纷605件,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据了解,该法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多元解纷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涉企案件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前端防控转变,通过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室”,坚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优秀的企业家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以特邀调解员身份参与涉企纠纷调解,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互谅互让,共克时艰,成功化解各类商事纠纷4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59.15%。

同时,该法庭成立“四所一庭”工作室,搭建司法所基层调解员、派出所民警和律师、法官等多方协作平台,织密矛盾纠纷化解“一张网”,实现“矛盾不上交、群众少跑腿”,共同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堤坝,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成为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

此外,该法庭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利用智能自助服务系统终端、自助立案、在线调解、数字法庭和“云上法庭”等设备,让企业体验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诉讼服务,试点打造“线上共享法庭”,上级法院的专业法官无需常驻,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随时随地参与涉企纠纷的解答和化解。创新设立自治区首家企业家问答室,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乌达区人民法院共同组建法律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是法庭坚持问需于企、精准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成为广受企业欢迎的沟通平台。

该法庭通过持续增强对“四新经济”的帮扶,审慎适用财产保全措施,宽容看待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创业行为,及时回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化产生的新问题,依法承认和保护新类型创新利益,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该法庭还设立我市首个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树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司法理念,积极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尽量通过调解、和解等手段帮助企业化解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商事纠纷,鼓励和激励企业创新创造,全力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