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东风润北疆

——北京东城区与乌海市全面合作令人期待

杨勇

2025年02月27日

■落实区域合作深化行动

本报记者 杨勇

这,是一个向“新”出发的春天。

山水情深、京蒙情长。2月24日至25日,北京东城区党政代表团到乌海考察,双方签署两地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携手开启京蒙协作迈向新高度的崭新篇章。

一个是黄河“几字弯”上的璀璨明珠,一个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乌海市与北京东城区虽相隔千里,但两地共谋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始终都在同频共振。

写好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化区域合作是重要一笔。两地全面合作从落笔签约正式开启,而其蕴含的意义和价值,也将成为京蒙协作“一路繁花”的生动注解。

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北京市委、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的务实行动。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内蒙古全力推进京蒙协作向纵深发展,统筹实施“六个倍增计划”,不断推动京蒙协作迈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今年,自治区党委把开展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作为重点抓好的“六个行动”之一,为京蒙全方位协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千里共叙京蒙情,携手聚力向未来。考察期间,东城区党政代表团先后到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公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城市规划馆、市第一中学、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煤炭博物馆等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乌海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文旅融合及重点民生等工作情况……全方位深化京蒙协作,把东城区与乌海市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可致思深。此次乌海市和北京东城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既是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又契合乌海实际,是落实区域合作深化行动的一次新的探索和生动实践。

“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全面加强与东城区沟通对接,推动各领域项目高效实施,让双方合作尽快结出丰硕成果。”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周金星与东城区来宾赤诚畅聊,共话携手合作、共谋创赢未来、共启发展征程。

全方位打造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京蒙协作新模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两地“牵手”达成共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感情上求共融、目标上求共向、发展上求共进,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并进共赢。

关键之年,开春之际,当有奋进之举。乌海市与东城区因势利导把握机遇,坚持高层高位推动,多方紧密牵手对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起点谋篇布局,实现了乌海市和东城区的同心筑梦,也让两地聚力向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

这是一次诚意满满、众望所归的双向奔赴。乌海市与北京东城区的全面合作,开局于广阔前景,落子在同向前行。

北京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底蕴、经济实力、公共服务、政策创新等综合优势显著,科技、金融、文化、人才等各类资源富集,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标杆。

乌海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着力构建小而精、小而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精品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上求突破、作示范,乌海市迫切需要做好借势发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大文章。

随着区域合作深化行动的持续推进,京蒙协作的“2.0时代”已经开启。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双向赋能,乌海市与东城区全面合作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

近期,双方已经就设立飞地科创中心、数字赋能、新能源合作、教育医疗结对协作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两地合作步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在座谈会上,双方签署了《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及9个专项合作协议,聚焦教育、医疗、商贸、金融、文旅、人才、科技、产业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勾勒出互利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与东城区的全面合作,使得我们能够借助东城区的优质资源,在提升教科研水平、集团化办学成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智慧教育建设等关键领域取得实效,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董跃飞说。

“北京市东城区是我国知名的优质医疗资源高地,坐落着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全国一流的三甲医院。此次乌海市与北京东城区的全面合作,将通过人才培养、带教帮扶、专家坐诊、远程诊疗等模式,助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郑琳琥表示。

同心同向,携手共进,全面合作发展带来的红利,将惠及更多两地居民。

设立飞地科创中心,引入先进的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化新能源合作,为绿色能源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化文旅交流,塑造城市新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各自的资源和优势互通、共融,为彼此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乌海“所需”深度对接东城“所能”,势必将共同谱写新时代京蒙协作新篇章。

在春天启程,蓝图已经绘就,答卷正在书写。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