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荣 王婧
2025年02月27日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乌海能源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绿色环保工作,为传统能源产业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以强烈的央企社会责任担当、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一幅和谐壮美的生态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
矿山复绿:从荒芜到葱郁的蝶变
曾几何时,乌海周边矿区因长期开采,矸石渣山成为矿区的标志。乌海能源公司率先垂范,启动大规模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制定削坡覆土、坡面固化、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坡度、岩性坡面精准施策。挑选适合本土气候的沙棘、芨芨草等耐旱植物种子与土壤改良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经过悉心管护,数万亩荒山重披绿装,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0%上升至90%,野生动物踪迹频现,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袭,守护了黄河安澜。
2024年,利民公司完成自治区绿色矿山评审,黄白茨矿业公司、五虎山矿业公司完成我市绿色矿山评审,老石旦煤矿自评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申请评估;完成8个单位的生态治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了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老石旦煤矿)公益林建设项目、公乌素煤业公司公益林建设项目和五虎山矿业公司、天荣公司生态林建设项目,累计建成生态林1148亩、公益林1263亩。
“公司对‘无废企业’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同时选定3家基层煤矿作为先行试点,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无废企业’建设方案,按月上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并纳入考核,以实际行动推动‘无废企业’建设。”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工作人员周利对于“无废企业”落实情况如数家珍。
国家能源集团实施的“无废集团”建设涉及乌海能源公司3项重点任务,涵盖5家煤矿矸石充填项目和2项科研项目。乌海能源公司切实加强固体废弃物、有害工业垃圾的处置管理,从源头上防治土壤污染。积极在各煤矿推进推广连采连充绿色开采新工艺,将井下留设的部分煤柱、滞压煤炭资源开采出来,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回采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24年底,黄白茨矿业公司、利民公司的连采连充项目已投入使用。
节能减排:矿井深处的绿色革命
井下作业全面革新,智能开采成为主角。远程操控采煤机精准切割煤层,原煤直接入封闭皮带长廊;矿井水净化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处理后水质达工业回用标准,用于井下防尘、地面降尘与选煤工艺,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超90%;“煤泥减量+矸石回填”工艺并行,煤泥经深度脱水制型煤二次利用,矸石回填塌陷区,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矿山修复的“基石”,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
乌海能源公司不断加大煤矸石综合利用力度,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利用矸石23.3万吨;加大危险废物合规贮存、处置力度,完成合规处置危险废物23.20吨;实施苏海图改性黄河底泥协同矿山堆填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黄白茨煤矿井田南部工程、利民矸石山绿化二期工程等生态修复项目,为矿山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性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产业转型:新能源赋能新未来
立足煤炭根基,乌海能源公司跨界布局新能源版图,积极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矿区渣堆治理现场、闲置空地等资源,建设了多个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高了公司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有效降低用电成本。2024年,仅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就达600万千瓦时,减少电费1200万元。
技术创新是乌海能源公司开展绿色环保工作的关键驱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能源高效转换与存储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攻克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企业落地生根,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大活力,使乌海能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领域的跨越发展。
乌海能源公司精准实施煤层气氧化供热技术,建成黄白茨瓦斯氧化蓄热项目,最大限度利用瓦斯资源,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大力推动多能互补供能系统建设,在黄白茨矿实施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及光伏多能互补项目,实现能源的高效生产、传输、分配,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年可节约天然气50万立方米,节约费用250万元。“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在餐厅浴室,都能够随时用到热水,很贴心,很温暖。”多能互补供能系统成功运用带来的舒适体验,让职工们赞不绝口。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当下,乌海能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全力踏上新能源产业转型征程,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持续投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企业向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迈进,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乌海能源力量。(孟荣 王婧)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