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锋精神铸城市之魂

段维娜

2025年03月03日

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蓝天社区打造的“雷锋驿站”。

■志愿者风采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3月的春风吹来向善的力量,乌海大地暖意融融。循着雷锋的足迹,我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一场场主题宣讲,表彰先进典型等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全民文明实践,培育文明新风;以便民利民为主题的文明集市规模再扩容,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的便利服务,幸福感大大提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志愿服务队已达768支,志愿者人数达11.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63%,其中在职党员占比22%,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超过700万小时,有力助推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雷锋精神在我市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品牌化打造

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区位有别、定位有差,志愿服务也不可千篇一律,如何因地制宜,让服务需求精准对接呢?

立足实际,打造健全具有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凸显特色,打造品牌”,成为我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突出重点。

前不久,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平安社区网格员在走访入户时了解到,独居老人咸秀针家里的电灯坏了,网格员熟练地打开手机里“北方海南·志愿同行”微信小程序,填写服务内容后随即发布。平台迅速派单,辖区志愿者成功接单。仅一小时后,志愿者便带着工具上门服务,对损坏的灯泡进行检查维修。同时,志愿者们还带来慰问物资,与老人亲切交谈,宣讲防火知识,大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谢谢你们!这些孩子对我特别关心,我特别感谢他们。”临走时,咸秀针老人连连道谢。

2024年12月,海南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出的志愿者联合激励系统“北方海南·志愿同行”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将志愿服务碎片化、部分化内容进行系统集成,采取群众点单、集中派单、多源接单的“三单”模式,常态化动员鼓励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服务需求清单页面,志愿者可根据活动地区、服务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参与;接单并完成服务后,系统自动记录志愿服务时长,这些时长可产生相应积分,后期可用于兑换所需物资和服务。”海南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晓冬一边操作小程序一边介绍。截至目前,共收集微心愿类146条、协商类41条、共建类10条、资助类31条。

群众“点菜”,志愿服务队精心“配餐”。“北方海南·志愿同行”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只是我市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制度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组建专业队伍,针对群众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做到每季有主题、每月有重点、每周有活动。

同时,我市十分注重品牌创建,结合群众需求,孵化培育“我帮你·唤醒沉睡的‘心’”——全民公益急救普及培训、“榜样在身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等志愿服务项目40余个,全面打响“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帮你”等35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自2022年以来,我市以培育“雷锋学校”为重点,不断向各领域拓展,创建了“雷锋医院”“雷锋社区”“雷锋村镇”“雷锋企业”“雷锋小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实践基地,推动雷锋精神深深浸润乌海人民的心田。

项目化推进

让志愿活动更贴心

“社区的宣讲都是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我们都爱听。”居民田傲平说。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宣讲队伍拉到基层一线,组建“红骑兵”宣讲队,开设网格流动课堂、楼栋微课堂。通过讲座、恳谈、交心、拉家常等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贴心话”,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

聚焦解决假期孩子无人看管难题,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黄河社区推出“青苗学社”公益课堂服务,为孩子们开展课业辅导、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聚焦农区春耕备耕需求,海勃湾区农科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点单式”科技助农文明实践活动,你点我有、你需我供,满足农户生产需求。

在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我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满意为目标,聚焦创新载体、创新方式和创新方法,培育了一批具有乌海特色的志愿服务精品项目,让雷锋精神遍地开花。

结合自治区“助力‘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项目,使志愿者成为黄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我市组织动员广大志愿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聚焦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扶贫帮困”“美丽环境”等一大批惠民生、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具有乌海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努力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志愿先锋,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发展。

常态化开展

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爱心奉献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精髓,广大志愿者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从宣传发动、搭建平台、建设队伍等方面入手,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内涵,用爱心奉献提升志愿温度。

我市用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全力推动雷锋精神融入全城全域全过程。我市坚持围绕“一个主题”,营造全民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浓厚氛围。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市都会举办全市大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使学雷锋活动成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机制化公益活动。

善小常为、全员参与,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依托已建成的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体系。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宣讲、“习语金句”大家写以及“微宣讲、微心愿、微行动”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天天有实践”,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方兴未艾,深入人心。我市各机关、各系统、各行业广泛开展“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打造“雷锋学校”“雷锋医院”等学雷锋品牌。其中,在青少年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学雷锋、讲奉献、比贡献”活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在窗口单位及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标兵”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

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志愿精神在我市薪火相传,志愿服务遍地开花的浓厚氛围加速形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