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阳
2025年03月03日
本报记者 张丽阳
干部队伍作风不断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干劲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去年以来,乌达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交上了一份优异的“党建答卷”。
凝心铸魂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乌海西站坐落于三道坎辖区,是乌吉线的起点,一代代铁路人扎根于此,坚守着乌达区的‘南大门’,我今天讲述的是乌海西站一名广播员的故事。”
“以前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在狭小拥挤的平房,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脱贫,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我是三道坎街道富强社区的老居民主任宁玉珍,虽然前几年我退休了,但我还惦记着辖区的居民,退休后我又回来,继续发光发热。”
……
一年来,乌达区拓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成果,广泛举办“谈变迁、话进步”感动乌达故事汇活动,来自辖区内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故事主讲人用饱含深情的话语,生动讲述了时代变迁下的人生经历。目前,乌达区通过“基层挖掘+区级展示+选树典型”的方式,挖掘《逛乌海》《家乡变化大》等身边故事和文艺节目220余个。
乌达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全区305个党组织、27名县处级干部和5373名党员有序参与,学条例、强警示、转作风,开展一码通自测、随机电话快问快答、党纪学习教育知识闯关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零距离”旁听职务犯罪、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此外,乌达区紧盯场地、师资等关键要素,创新“3个教学基地”基础学、“3条教学路线”针对学及“14节精品课程”示范学的“3+3+14”培训模式,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基固本 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王姨,楼道里不能乱堆东西,我帮你一起收拾收拾。”“小张啊,遛狗的时候记得拴绳子。”“大爷,车子要停在楼下的自行车位内。”在乌达区滨海街道,楼栋长规劝本楼栋的邻居规范停车、文明养宠、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等已经成为常态。滨海街道党工委不断拓宽群众沟通渠道,创新实施“楼栋长来当家”居民自治新模式,让楼栋长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一年来,乌达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在抓基础、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打造各类堡垒支部190个,泽园新村党委获评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新开展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赛品牌、拼实绩、促服务”活动,培优做强“品质院落”等30余个党建品牌,滨海街道党工委在乌海市“双晒”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积极探索“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模式,实施“党员示范田”“禹甜糯9号”等项目,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
同时,乌达区扎实推行“物网融合”治理模式,整合物业行业管理部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服务资源,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制度机制,开启党建引领物业服务2.0版本。乌达区还建立了“精网微格”治理机制,实施“定格派员、党建领航、全员参与、全域协同”4项行动,推动各方力量进网入格。此外,乌达区开设“一号通”监督热线,点对点解决“证明事项出具不合理”等9类问题,实现社区管理无盲区。
人才为宝 汇聚乌达发展之智
一年来,乌达区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紧扣“引育留用”全链条加强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以落实《人才发展“平台计划”》为主线,首创“一部门一项目”人才创新工程,领办督办项目20余个,示范带动人才工作创新突破、提效争先;拓宽人才引育渠道,立足地区发展和重点产业岗位需要,科学制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开展“展翅行动”“招才引智进校园”“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为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3名,吸引74名在外乌海籍人才回流,培育技能人才2000余人次;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聚焦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整合卫健、教育、人社等22个部门资源力量,兑现人才购房补贴和奖补资金240万余元,建成人才公寓240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