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阳 王刚 郝凤凤
2025年03月03日
■干字当头 锚定攻坚突破年
老旧管网维修更新了,农业用水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非常规水源利用中水、疏干水洗煤回用率达100%……近年来,乌达区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引,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重点领域,精心做好节水“大文章”。经过多年的持续节水建设,目前,乌达区有6家企业完成循环水系统电化学处理、中水回用等节水改造项目6个,年节水350万立方米,累计成功培育节水标杆企业1家,节水型企业6家,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
乌达区将“节水优先”作为首要工作原则,严控管网漏损率,搭建智能化计量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用水效率;落实老旧管网改造工程,保障居民供水安全,2024年,实施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工程,其中聚焦高漏损地区改造老旧破损供水管网43.6公里,全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8.74%;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对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测管理,实现供水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等为载体,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加大水资源管理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普及水情知识、节水知识和节水理念,增强市民节水护水惜水意识。
乌达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协同发力,做到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渠道铺设83公里,安装智能化节水、控水、计量设施设备341套脉冲电磁阀,亩均节水218.52立方米,年节水约195万立方米、节水率约40%。乌达区立足生态功能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因地制宜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使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8年的0.5965提高至0.637;开展农业用水权确权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完善水权分配及水价形成机制、明晰用水户灌溉面积和边界,形成“水权到户、定额管理、计量到口、管理到户”的精准管水用水机制,实现农业节水增效。
乌达区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回用等一系列举措,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提高用水效能。大力推进高耗水行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废水循环利用,通过循环水利用、冷凝水回收等技术手段,大幅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工业节水技术装备研发,采用先进适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培育水效“领跑者”企业,引领企业成为“爱水、惜水、节水”良好风尚的践行者。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以“打造生态矿区,建设绿色矿山”为目标,实施矿区节水开源。乌达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矿山修复绿化面积,选择耐旱、节水草籽播种;建设完成“乌海能源乌达矿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配套项目”,可容纳非常规水量约100万立方米,有效补充矿区生态修复绿化用水缺口,提高黄河分凌水及生态应急补水利用效率,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矿山环境治理新机制。乌达区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利用中水、疏干水洗煤回用率达100%,推动矿山治理与生态节水并行,形成了多水源、多路径、统一配置、联合调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乌达区将坚持走节水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乌达。
(张丽阳 王刚 郝凤凤)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