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渥环境全方位保障 精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

乌海招商“引擎”轰鸣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赵永刚

2025年03月07日

■落实六个行动 聚力十项重点工作

本报记者 赵永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乌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加速建设,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高效运转,在发展的赛道上信心满满地奔跑。

2024年,我市招商引资成果斐然,全年推动190个项目开复工建设,新签约项目45个,协议金额达315亿元,立项手续办结率达到80%,开工率达69%;重点招引和跟踪对接项目108个,涉及总投资715亿元。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5.6亿元,同比增长4.1%。这些亮眼的数据,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引领 绘就招商宏伟蓝图

谈及与乌海的缘分,中润新德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元用“安达”一词来形容。“安达”在蒙古语里代表着朋友或盟友,象征着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2024年6月,乌海市(长三角)精准招商恳谈会在上海市闵行区成功举办,上海内蒙古商会、上海市山东商会以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20余家企业参会,中润新德新材料便是其中之一。

恳谈会上,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深深吸引了该企业,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随后,企业负责人带队来我市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本地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我市党政领导也积极回访,加强沟通交流。不到半年时间,中润新德新材料便在海勃湾区注册公司,紧锣密鼓筹备投资事宜。目前,项目已完成立项,前期审批手续正在有序编制,厂房设计基本完成,展厅、实验室设计也在稳步推进,计划今年年内正式开工建设。

“在与乌海合作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当地各级领导干部对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项目筹备前期,工作人员多次为我们详细讲解政策、出谋划策,量身定制投资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相处起来就像好朋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片沃土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李学元感慨地说。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招商引资视为“一把手工程”,亲自谋划、带头推动。我市印发《乌海市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招商引资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为全市招商工作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将招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外招商,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企业及商(协)会,与企业高层面对面交流,全方位宣传我市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优惠政策,有力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洽谈与合作。各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共派出45支小分队、148个工作组对接企业400余家。各招商小分队围绕既定目标,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精心策划招商方案,积极对接洽谈,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充分调动各区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市制定《乌海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先进、激励后进。通过明确考核指标、严格考核程序,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有效激发了全市上下投身招商工作的热情,营造出“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

项目赋能

加速产业蝶变升级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清陶能源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走进该公司固态电池专用材料及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6号厂房内焊接声、敲击声、电钻声交织在一起,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清陶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实力雄厚,从上游专用原材料到固态电池制造,再到固态电池应用与回收,实现了固态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其制造的固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寿命长等优点,从根本上解决了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已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该项目总投资70亿元,计划建设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10GWh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以及配套的风光新能源与储能电站。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总产值超150亿元,新增就业1500余人。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15亩,建成后将具备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的产能,预计2026年一期全部建成投产。”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办主管贾云波介绍,项目通过打造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零碳产业园,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及乌海新能源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劲支撑。

我市牢固树立链群思维,精准定位招商路径,坚持“龙头+配套”的招商思路,聚焦重点产业链,深入研究制定“两图、两库、两表”,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详细的招商引资目标企业清单。同时,重点关注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助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方面取得新突破。

优渥环境

构筑招商“强力磁场”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起来,要看有没有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下去,则要依靠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3月3日,我市召开全市金融系统工作会暨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政金企对接会。经过前期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市财政局梳理出企业融资需求188亿元;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沟通,达成签约意向152亿元,现场签约金额达52亿元。这一成果,正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政务服务的优化,是我市用心“营商”的有力体现。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全力打造“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目前,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高达99.7%,综合受理事项1197项,集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28项,还公布了86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海南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代办帮办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我市积极探索“代办帮办+开发区”模式,在开发区设置“帮您办”办理点,安排专人负责业务咨询、证照发放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零收费的代办帮办服务。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的企业服务大厅,可办理开发区企业规划立项、备案审查、市政公用报装以及企业员工医疗保险等60余项服务事项,通过“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窗受理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我市注重加强法治建设,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倾听企业诉求,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在乌海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展望新程

勇赴招商奋进之路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年,我市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正月初九,我市召开开年第一会,第一时间传达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精神,并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部署。研究制定《乌海市2025年大抓招商促投资行动方案》,谋划实施招商引资“五大行动”,进一步明确方向、落实责任、细化举措,推动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心协力大抓招商的强大合力。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强化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以真心真情提升招商服务质效。”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局长王虎军表示,今年将紧扣“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的中心大局,围绕“攻坚突破年”,深入落实“六个行动”“十项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大抓招商促投资、聚力转型求突破”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勇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当前,我市已制定《乌海市2025年大抓招商促投资行动方案》,谋划实施机制完善、基础强化、产业链招商、渠道拓展、项目建设提速“五大行动”。在机制完善方面,强化招商“一盘棋”理念,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统筹调度,探索“飞地”招商工作机制,强化招商考核的指引作用;在基础强化方面,明确重点产业链方向,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提升项目谋划储备水平;在产业链招商攻坚方面,重点围绕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向下游延伸、BDO品牌产业做强做优,以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农文旅和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渠道拓展方面,持续深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工作,务实抓好节会招商,用好平台招商,支持资源招商,探索合作招商、基金招商;在项目建设提速方面,加快项目手续办理速度,积极疏通融资渠道,加大项目跟踪推动力度,全力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开工、早见效。

如今,招商最强音已经奏响,我市将带着这份炽热与豪情,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扬起满帆、乘风破浪,驶向经济腾飞的壮阔新彼岸。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