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现金常见问题解答

陈洋

2025年03月07日

■金融讲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本期金融讲堂特邀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货币金银科(保卫科)李天亮、杨舒同解答拒收现金常见问题。

拒收现金的行为合法吗?

不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2018〕10号公告均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哪些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不属于拒收现金?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方式、无人销售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且不具备收取现金条件的,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如互联网交易平台进行线上商品买卖时,交易模式基于线上支付体系构建,不具备现金收付的条件,这种情况不属于拒收现金。

生活中常见的拒收现金场景有哪些?

比较常见的有一些停车场只接受线上支付停车费,拒绝车主用现金缴费;部分小商店、餐厅张贴“只收移动支付,不收现金”的告示;还有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像医院挂号、水电费缴纳处,只提供线上缴费渠道,不设现金窗口,这些都属于拒收现金的违规行为。

如果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消费者该怎么办?

消费者遇到拒收现金情况,可以先与商家或相关机构进行沟通,明确告知对方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要求其接受现金支付。若沟通无效,可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会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处理,维护消费者使用现金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一方面,现金使用覆盖人群广泛,特别是老年人、残障人士、农村地区居民等群体现金依赖程度较高,拒收现金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整治拒收现金是保障各类群体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地位至关重要,现金正常流通是国家货币主权的体现,也是金融秩序安全稳定和市场交易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社会公众应如何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一是积极使用现金支付,特别是在小额支付场景下,尽量使用现金支付。二是举报拒收现金行为,遇到拒收现金行为,留存相关证据,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举报。三是宣传人民币知识,向身边人普及拒收现金违法的常识,提高公众对拒收现金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陈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