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应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刘春霞

2025年03月21日

□ 刘春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这样的时间节点,提醒我们要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把节水融入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节水意识的培养是推动节水行动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缺乏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意识。这种观念导致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水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公众节水意识迫在眉睫。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比如,随手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流水”;合理利用生活废水,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选择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水龙头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汇聚起来就是对水资源的巨大保护。

学校和机关单位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也是节水行动的重要阵地。学校可以将节水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节水小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习惯。机关单位应加强用水管理,对老旧用水设施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水表和节水龙头,有效降低用水量,减少办公用水浪费,等等。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节水应该是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企业要从生产环节入手,积极进行技术革新,采用先进的节水生产工艺,淘汰高耗水设备。要制定严格的用水标准和考核机制,将节水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发全员节水积极性。同时,定期对用水情况进行排查,及时修复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现象。

让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政府应健全节水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用水行为的监管和约束;加大对节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节水产品和技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通过打好节水“组合拳”,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节水行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珍视每一滴水,将节水内化为行动自觉,才能守护好水安全,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在水资源的滋养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