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上生花

——非遗公益课堂进农区小记

陈洋

2025年03月26日

■弘扬北疆文化 看非遗

本报记者 陈洋

“红纸翻飞指尖舞,巧手裁出吉祥意。”3月18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非遗剪纸添彩,润泽乡村振兴”公益课堂。村民们齐聚一堂,以剪纸为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益课特别邀请了非遗剪纸传承人杨留锁老师讲解了剪纸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内涵,帮助村民了解剪纸这项传统艺术的深厚背景,并传授剪纸技艺。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一同开启了这场奇妙的剪纸之旅。

“左手转纸不转刀,剪纸得这样折叠,剪的时候要细心认真……”在杨老师的巧手示范下,普通的红纸瞬间化作葫芦形状、造型各异的花纹。村民们在他的教学下,踊跃尝试,教室里剪纸声此起彼伏。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在欢声笑语中,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葫芦”逐渐成形。一位村民笑着说:“以前觉得剪纸难,现在我也能剪出漂亮的‘葫芦’了。”

杨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指导,让村民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非遗剪纸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后,村民们自豪地高举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美好瞬间。此次公益课不仅让非遗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还通过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