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落尘诗歌创作点评

2025年03月28日

安泰

落尘本名张云峰,是乌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是乌海本土一位新锐高产的诗人。多年来,他扎根乌海这方热土、活跃于区内外文坛,贴近生活,勤奋创作,灵感泉涌,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代诗歌,许多佳作频频见诸乌海、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国内文学期刊和网站。其中,诗歌《梦中的天堂》(组诗)、《水光潋滟乌海湖》(组诗)等作品在市内外一些文学作品大赛中先后获奖。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他的多首诗歌先后发表于国内知名文学期刊《海燕》《奔流》《百花》《鸭绿江》和《中国诗歌》。落尘诗歌创作中取得的成绩,像一缕阳春三月的春风,吹拂着乌海文学艺术界,温暖了乌海诗歌的春天,是乌海诗坛可喜可贺的一件喜事、好事。

笔者与落尘先生一样,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乌海人,有共同的爱好和志趣。我认真阅读过落尘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相互也曾对诗歌的创作理念、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手法,作过一些探讨乃至争论,因此,可以说,对落尘诗歌创作是有一些了解和感受的。为此,本文试图对落尘的诗歌作品作一些浅陋的解构。

一、诗歌创作中爱的体验和感悟

我没有询问过落尘先生,笔名取为落尘的寓意,但在我的哲学思考里,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飘落人间的一粒微尘,虽然是一粒微尘,依然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有各自不同或相同的悲欢离合。落尘笔下飘落的不是尘埃,飘落的是诗歌,诗歌里饱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饱含着对爱的崇仰和憧憬,饱含着爱的真谛和内核。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句名言:爱是永恒的主题。很显然,落尘在诗歌创作中在践行着这一理念和论断。

落尘许多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对爱的赞美和讴歌,是对爱的追求和探索,是对爱的体验和感悟。这种爱,不是狭义的,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刻骨铭心的爱,是对家乡难舍之爱,是对亲情难忘之爱,是对自然友好之爱等等。这些爱的主题提炼和揭示,得益于落尘生活的乌海这方热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形象。大漠长河、甘德尔山、乌海湖、白云和蓝天,环境的变迁和改善,乌海的一草一木等等,都为诗人提供了多维度的主题,都是诗人笔下爱恋的对象,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

二、建立构造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人善于选取乌海富有象征性的自然景观,创造出优美朦胧而又深长缠绵之意境,把诗人对家乡之爱表达得细腻入微。在《水光潋滟乌海湖》(组诗)中的《相约》这首诗中,乌海湖是诗人眼中家的象征,充满了对乌海湖的喜爱和眷恋,开篇便直抒胸臆:“推开乌海湖的门庭/那缠绵的碧水/盛满我的眼眶”,以“门庭”赋予乌海湖家的象征,以“缠绵”象征湖水,赋予其温柔缱绻特质,而“盛满我的眼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乌海湖深沉炽热的情感。在描绘微波、白云等景象时,作者也融入了细腻的情感:“微波被风的柔荑轻抚/一首关于旖旎的诗歌/奔走在我深情的泪水中”,将风比作柔荑,营造出轻柔、美好的氛围,传达出作者对乌海湖宁静风光的欣赏与爱恋

落尘常常运用联想和抒情的手法,建立构造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他的代表作《水光潋滟乌海湖》(组诗)中,充分运用这个手法,营造出乌海湖的核心意象,通过对乌海湖身姿、倩影、波光粼粼等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乌海湖的自然之美与独特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乌海湖的迷人风光,激发对乌海湖的向往与关注。

同时,诗人将乌海湖与乌海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紧密相连:“你饱含着乌海人的愿景/岁月静好/氤氲缠绕/苍茫水阔/铸就辉煌”,借乌海湖表达出对乌海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个人的理想情感、乌海湖的美丽景色和城市的发展愿景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共生共荣。此外,诗人对乌海湖周边其他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饱含深情。如抒写的一些词句:“缠绵的碧水”“素面朝天的白云”等等,将水与云的灵动和纯净刻画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乌海湖如诗如画的意境。

三、写景状物,深化情感表达

在《初冬的水面》这首诗里,诗人以含蓄而富有韵味的文字,描绘和抒写了乌海湖畔的初冬景象,勾勒出独特的初冬美景。诗的开篇:“雪还未落/河床却痩了几分”,一个痩字,形象地刻画出初冬时节河水凄冷、河床略显萧索的景象,赋予河床拟人化的特征,传递出一种淡淡的落寞之感,反映出对乌海湖的一种爱怜之意。

诗人在该诗中又写道:“几枚星子落在水面/泄露了一点思念的光芒”,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将“星子”在水面的倒影,比作思念的光芒,为寂静和萧瑟的水面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引发读者对这份初冬的乌海湖畔“思念”的遐想,韵味悠长,蕴含了希望冬去春来的美好心愿,寄托了对春暖乌海湖的深切怀念和美好期待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词句细腻简洁,表达了柔美悠长的丰沛情感

诗人的诗歌,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传达出诗人对家乡景物和生活的细腻感知和超脱心境。在《春晓》这首诗中,诗人是这样勾勒乌海湖畔春日画面的:“轻来/熟语/拂动柳梢尖”,短短几句,便展现了乌海湖畔轻柔的氛围。“轻柔”,赋予春天而至乌海湖畔的动态,“熟语”,像是春天带给乌海湖的熟悉问候,“拂动柳梢尖”,则生动地描绘出春风轻触湖畔柳梢的画面,一个“拂”字,让乌海湖畔春日的清新与灵动跃然纸上。接下来,诗人是这样描绘乌海湖畔悠然氛围的:“慢条斯理/一摇两晃三步间”,这种描述仿佛让人看到诗人不紧不慢,尽情享受家乡春天的美好,展现出诗人对乌海湖畔美好环境的惬意、满足的美妙心情。在《离愁》这首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离别场景与别后思念,情感真挚动人,描绘了那种深沉而绵长的离愁别绪。诗人这样刻意渲染离别场景:“雾气轻笼着河边”,开篇营造出朦胧、凄清的氛围,为离别奠定基调,暗示内心的迷茫与不舍。描写离别的瞬间,则是直白而简洁的:“挥手间/你的身影渐行渐远/消散于无形”,这种描绘,画面感十足,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乌海湖和家乡的依恋之情。

五、风格委婉含蓄,营造出浓郁浪漫的艺术氛围

诗人常常运用以景托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段,塑造典型环境,展示出含蓄深婉的浪漫色彩。在诗歌《素月流波淡淡风》中,诗人写道:“一轮明月/在暮色中沉沦/你腰身婀娜/倩影婆娑”,描绘出一幅优美的乌海湖的月夜美景图,将乌海湖拟人化,赋予其婀娜的身姿,在赞美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乌海湖的喜爱,而下句:“清凉的月光/栖息着狮城的魅力”,不仅写出乌海湖独特的魅力,更表现出诗人对乌海这方热土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诗人在许多诗歌创作中,构思不拘常法,节奏跳跃多变,尽显浪漫主义诗风。比如:《初冬的水面》这首诗中,诗人先是营造了孤寂的氛围:“一只红嘴鸥/孤独的坐在枝头”,尔后,在描写红嘴鸥对希望的坚守:“春天尚未来临/又怎敢轻易老去”,环境气氛陡然转折,展现出即使身处初冬,面对孤独和失落,依然心怀对未来的期待,不向现实低头,展现出诗人像乌海湖一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整首诗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之,落尘的诗歌,无论是在主题思想的反映表达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方式上,都作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创作经验,可圈可点,可喜可贺。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落尘在诗歌创作还有努力提升的空间,比如在创作题材的拓宽延伸方面,在多种营造意象和意境的表现手法的尝试方面,在兼顾普通读者对朦胧诗句的阅读理解和审美愉悦方面,可能都可以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