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焕新 乡村振兴加速

——我市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扫描

刘春霞

2025年04月02日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统筹“五区一河”治理之打造美丽农区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编者按】 今年以来,“五区一河”治理正绘就城市发展的崭新蓝图,而美丽农区建设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农区大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到清洁取暖改造为冬日带来温暖,从农区饮水品质的持续提升,到耕地保护与控药控肥守护“舌尖安全”,再到农业节水增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一项工作都与农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版推出“统筹‘五区一河’治理之打造美丽农区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建设过程中的典型经验、感人故事与突出成效,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美丽农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凝聚智慧与力量。

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号角已然吹响,一场持续改善农区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的攻坚行动在我市农区的广袤土地上全面展开。

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整洁有序的村庄巷道,处处彰显着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绘就。

走进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和巴音乌素村,施工现场的火热氛围扑面而来。挖掘机挥动着钢铁长臂,精准地挖掘、装卸;装载车来回穿梭,扬起阵阵尘土。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有的在专注地铺设路面,有的在细致地栽种绿植,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据了解,此次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三大核心领域,全力打造新地村、巴音乌素村两大示范片区。项目内容丰富,涵盖四大提升工程。在村容村貌整治上,更新指示牌,翻新文化宣传栏,修补破损路面及道牙;特色文化营造方面,邀请专业团队融入北疆文化等元素,绘制主题墙体彩绘;公共设施升级中,改造小广场,新增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生态景观打造上,在村口及主干道两侧绿化美化,建设微景观小品。

千里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项目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目前,两个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自3月11日起全面展开,预计2025年5月底前竣工。”

在千里山镇核心区域的团结大街,一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人来车往,热闹非凡,全长2.3公里的街道承载着众多单位和商户。卫生清扫人员手持铁锹、爬犁,认真清理绿化带内的垃圾,甚至徒手抠出藏在角落的烟头、纸屑。此次行动共出动约150人,调配30辆垃圾车和12台铲车,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绿化带焕然一新。

为巩固成果,千里山镇还开展“周五清洁日”活动。每到周五,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纷纷拿起工具,奔赴各自的责任区域。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清扫路面,有的铲除小广告,有的清理卫生死角。居民卢美丽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这次又整治提升,以后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说不定收入还能增加。”

在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机械化清扫车在村道上有序穿梭,发出低沉的作业声。村集体成立的新硕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发挥着重要作用,24名保洁员大多是本地村民,他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手持清洁工具,忙碌在各个角落。公司新购进的双臂吊车、清扫车、铲车和电动垃圾车,极大提升了垃圾清运效率,不到20分钟,一个村小组的垃圾就能全部清运完毕,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

赛汗乌素村党委副书记张廷告诉记者:“新硕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之后,逐步拓展业务范围,探索绿化养护、林牧管理等综合性服务,不断与村内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在巴音陶亥镇四新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村民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大家手持扫帚、铲子等工具,清理村庄道路沿线绿化带、灌溉水渠的垃圾与杂草,田间地头的农业垃圾和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也被集中清理。如今,生活垃圾不落地、农业生产垃圾及时清理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人人都在为营造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2月25日至27日,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党委及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人员不畏脏污,不惧劳累,午休时间还坚持值班蹲点,确保垃圾清理工作不间断,3天共清运垃圾300余吨。

自2024年起,乌兰淖尔镇便将改善村居环境列为重点工作。通过成立5个专项工作小组,深入推进生活垃圾闭环处理、农区污水无害治理、整治私搭乱建攻坚“三大行动”。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实现了日产日清,全年累计清运垃圾10853立方米,无组织垃圾堆放动态清零;污水治理方面,15个畜禽粪污罐投入使用,农区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针对私搭乱建,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耐心宣传政策,引导村民自行拆除违规建筑,全年共整治乱堆乱放310处、乱圈乱占36处,拆除围挡1118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乌兰淖尔镇还注重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景点。2024年以来,举办年货节、乡村文明集市、丰收节等大型民俗活动7次,吸引游客2.1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83万元。泽园新村以采摘产业为基础,建设采摘长廊,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为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支持。

如今,全市农区道路硬化、公共场所路灯、自来水普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等均实现全覆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2.59%,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清洁取暖普及率达到64%,初步建成美丽乡村片区5个。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市在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发力,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提升村居环境质量。同时,深度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推动生态美与产业兴深度融合,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手机扫一扫]